李白、杜甫、苏轼……古代名人事例作文写作中可这样借用!
时间:2023-05-19
李白洒脱,不寄托于高堂的庄严,不艳羡那官场的利禄,站在大唐的江山上,站在诗人的位置上,任清风涤荡心胸,随月辉起舞弄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吟出了好大的斗志;
阅读(0)
时间:2023-05-19
李白洒脱,不寄托于高堂的庄严,不艳羡那官场的利禄,站在大唐的江山上,站在诗人的位置上,任清风涤荡心胸,随月辉起舞弄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吟出了好大的斗志;
阅读(0)
时间:2023-05-19
苏轼的贬谪期同时也是他创作的高峰期,逆境中的饱经沧桑反而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更丰富的阅历体验、更多的思绪灵感。流传千古的《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记承天寺夜游》等名篇均创作于他人生的低谷,黄州时期的苏轼实现了自己的精神突围。
阅读(0)
时间:2023-05-19
这是一首著名的题画诗。前面提到苏轼是书画家,因为懂画、会画,所以他能紧紧抓住惠崇和尚这幅《春江晚景》的画题画意,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早春江景的优美画境。
阅读(0)
时间:2023-05-19
这首《题西林壁》不单单是歌咏庐山的奇景伟观,同时也是以哲人的眼光从中得出的真理性的认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由于这种认识是深刻的,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所以诗中除了有谷峰的奇秀形象给人以美感之外,又有深刻的哲理启人心智。
阅读(0)
时间:2023-05-19
整体来看,辛弃疾的这首词,通过“少年”、“而今”,无愁、有愁的对比,表现了他受压抑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大家都知道,辛弃疾是个年少英雄,孤身一人,深入敌营,擒拿叛徒,雄才大略,意气风发,根本不知道愁为何物。
阅读(0)
时间:2023-05-19
辛弃疾曾用“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形容南朝宋武帝刘裕,而这又何尝不是青年辛弃疾的写照呢? 勇敢、能承担,是一个男子汉必备的品质。在勇敢这方面,辛弃疾就没认输过。
阅读(0)
时间:2023-05-19
你从遥远的地方归来却看起来更加年轻了,笑容依旧,笑颜里好像还带着岭南梅花的清香;我问你:“岭南的风土应该不是很好吧?”你却坦然答道:“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乡。”
阅读(0)
时间:2023-05-19
【简评】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也是一首哲理诗。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反映“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哲理。
阅读(0)
时间:2023-05-19
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如果不是我应有的东西,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要拿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与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它,听到的便是美妙的声音,眼睛看它,看到的便是绝佳的色彩,得到它没有人禁止,享用它没有竭尽,这是大自然的无穷宝藏,是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的。
阅读(0)
时间:2023-05-19
《水经》说:“鄱阳湖的湖口有一座石钟山在那里。”郦道元认为石钟山下面靠近深潭,微风振动波浪,水和石头互相拍打,发出的声音好像大钟一般。这个说法,人们常常怀疑它。
阅读(0)
时间:2023-05-19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阅读(0)
时间:2023-05-19
长江滚滚洪流向东奔腾而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