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制定计划要从实际出发
不少学生在制定计划时满腔热情,往往忽略了实际情况,结果实行起来就感到紧张、困难。什么是学习的实际呢?
首先是自己的知识基础,基础好,就要拓宽加深进一步提高,基础差,就要查漏补缺巩固基础。
其次是自己的接受能力,能做到什么程度就订到什么程度,任务不能太多,要求不可太高,应做到量力而行。
第三是时间的实际,每个阶段,能提供自由学习的时间有多少,应量时而订。
(4)经常对照,及时调整
计划订好之后,要贴在显眼的地方,经常对照,检查自己的执行情况。如果完成任务很轻松,余地较大,可以考虑进度加快一点。如果没有按计划完成任务,要分析是什么原因,对症下药,采取措施。必要时可调整计划,降低标准,减慢速度,使计划切实可行,为学习服务。
注意休息
把一个长计划用休息的方式分隔开来更好一些,这是因为: 第一,小歇片刻能够使你避免疲倦和厌烦; 第二,在较短的时间内,你更易集中精力努力工作; 第三,五分钟的休息能激发你的学习热情;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你所学的东西在休息的时间内可能渗透到你脑子里去。 开始小歇片刻之前,先复习一下你划上线或草草记下的材料,这会有助于你把它们长久记住。或者在休息前将一个特别难的题目或段落重新读一遍,这样,当你人在休息时,脑子却会思考着这个问题。
早上6点-8点:一日之计在于晨,对考生来说,昨日的疲劳已消除,此时头脑最清醒,体力亦充沛,是学习的黄金时段,可安排对功课的全面复习。
早上8点-9点:据试验结果显示,此时人的耐力处于最佳状态,正是接受各种“考验”的好时间,可安排难度大的攻坚内容。
上午9点-11点:试验表明这段时间短期记忆效果很好。对“抢记”和高考必考的内容进行“突击”,可事半功倍。
正午13点-14点:饭后人易疲劳,夏季尤其如此。休息调整一下,养精蓄锐,以利再战。最好休息,也可听轻音乐。但午休切莫过长。
下午15点-16点:调整后精神又振奋,试验表明,此时长期记忆效果非常好。可合理安排那些需“永久记忆”的东西。
傍晚17点-18点:试验显示这是完成复杂计算和比较消耗脑力作业的好时间。这段时间适宜做复杂计算和费劲作业。
晚饭后:应根据各人情况妥善安排。可分两三段来学习,语、数、外等文理科交叉安排;也可作难易交替安排。
以下是张老师带出来的一位690高考生的每日作息时间表,可供参考:
每天6:00起床,6:30-7:30复习英语,7:40-9:40复习数学,9:50-11:50机动安排;
中午:午休;
下午2:00-4:00复习化学,4:10-6:10复习物理;晚上2个小时复习语文;其余时间机动。
在每一门课的复习中,不同阶段以不同内容为主,多看课本或多做习题,要掌握好。
总之,在总体计划的基础上,注意小块的时间安排,既要抓紧时间,又该有张有弛,这样才能以一个较好、较正常的心态去参加高考,才能考好! 本站内容收集整理于网络,多标有原文出处,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备战中考,初三最后一个寒假详细学习计划表
学习计划书范文——初中高中大学生都能用!
2022暑假学习计划范文:读书成长
孩子不适应初一怎么办?初一到高三的头等大事原来是这些!
准初三生超详细学习计划,附学霸每日时间安排表!
大一至大四各阶段学习安排表:适合所有大学生!
教师寒假个人学习计划制定:指导思想到读书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