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的所有课程都不难,初一的各种统考也都不难,数学随随便便就可以拿个90分,但你要知道,坏习惯改不了,学习方式不转变,初二一定出问题。
另外,父母也要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
谁的生活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都会遇到生活中的种种困难,经受大大小小的挫折。
平时鼓励孩子勇于尝试,不要害怕失败,家长也要多疏导,及时关心孩子身心健康!

青春期最需要细致的关怀,这时候孩子的内心其实很脆弱,所以才像刺猬一样长满了刺。
只要你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你就看得到ta柔软的一面。
那些青春期跟孩子“干”起来的家庭,100%是家长全责,等同于追尾。
如果初一过得紧张有序,初二又能稳住孩子的青春期,那么恭喜你,做好后勤工作,多跟孩子聊天,多给孩子鼓励,多学学做饭就可以了。
初二学生的另一特点是不服管教。
一些同学对老师、家长的批评不再虚心接受,而是反驳、顶撞,甚至嘲笑师长。
越是父母、老师不让做的事,他们越起劲,一定要和师长对着干。
此时家长应该成为孩子成长的陪伴者,给孩子一定的空间,让他们去想、去做自己的事情。
给予孩子有的放矢的关心,切不可通过偷看日记等方式了解孩子。
想了解孩子,一个不错的办法是了解孩子喜欢的音乐、书籍、电影等。
初二是孩子最容易“惹事”、“犯错”的时期。
这个时期,孩子发展顺利,固然幸运;产生了一点麻烦,一些困惑,也不必紧张。
我们应该认识到,犯错是孩子的权利,也是走向成熟的必备代价。
希望家长要有这个思想准备,有这个信心和耐力,有这个认识高度,有教育孩子健康发展的能力,让初二年级这个“事故多发阶段”平稳度过。

千万别等到初三下学期,同学里签约好几个了,你才发现你必须学习。
还需要提醒一点,初三的孩子,较之于初一初二,情绪情感更容易波动,上一秒还在大笑,下一秒可能就变得很沮丧。
许多在初一初二学习成绩不错的孩子,到了初三,起伏却很大。
孩子在初一初二有逃课、打架的行为,到了初三,此种现象变得更为普遍。
面对这些稀奇古怪、让人捉摸不透的九年级孩子,家长唯有从自身的改变做起。
在家长自我反省、积极寻变的处理模式 下,孩子渐渐也会做出积极的回应。
要时刻关注孩子,时刻掌握孩子的情况,一旦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解决。
再有道理的话,都不要说3遍以上。
用道理教育孩子,讲了一两遍就打住。
这是对孩子的一种信任,有了信任这个前提,孩子会乖乖听话。


如果是文科生,需要提高记忆力。
学生可以提高注意力、加强学科兴趣、理解记忆、多读助记、及时复习、回忆学习、视听结合、寻求适合自己的辅助记忆手段(如图、谐音等)、科学用脑、保证营养。

对考题来说,要研究如何做。
到现在还在研究为什么这么做的,是个学生,开始研究做题方法、解题入手点的,才是考生。
高三的复习就是掌握知识,做对题目。
评判你每天的复习是否有效,就看有没有掌握知识,有没有做对题目。
模仿其他同学夜里学到几点,每天做多少套题,做什么样的宏远计划,如何在精神上给自己施压等等,非但不科学,而且不可取。
不断加大知识的储备和做题的数量,只能让你对知识点做到熟悉、熟练,但是达不到掌握和精通。
这样的复习,会让同学们分数提到一定程度就遇到瓶颈,再也提不上去了。
就像大多数同学困惑的那样:“为什么我已经很努力了,成绩不见提高呢?”
高三成绩大幅提高的头等大事,就是整理知识体系,实现专项突破。
整理学科知识体系,训练各科解题思维和临场答题技巧,这意味着我们将遥遥领先于其他竞争对手。
所以,对于“欠债”较多的同学,一定要抓住最后全面复习的机会,在学习和考试两方面同时修炼独门秘籍:
一方面,以课本目录或者学科思维导图为索引,全面、系统地梳理自己的知识脉络,弥补自己的弱势板块。
另一方面,利用在校的测试,及时检验自己复习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