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福建省普通高校招生各类录取控制分数线
昨天很多人在问,什么叫做“特殊类型招生录取控制线”?
省招委会的文件是这样写:特殊类型招生录取控制分数线,是作为“强基计划”、高水平艺术团、综合评价试点、高校专项计划等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录取依据。
意思是:如果你报考强基计划(基础学科),或是高校专项计划(给农村地区考生)等,那么,最低分要达到这个线。
因为“特殊类型招生录取控制线”和以前的本一线位次差不多,因此,也有人把它俗称“本一线”。
高考成绩公布时,每位考生都有一个排名,那么,问题来了,同分考生怎么决出位次?这也是昨天问得最多问题。
省教育考试院的录取办法指出,考生成绩相同的:
先按享受同等条件优先录取的条件排序,再依次按:
▼
语文或数学单科最高成绩
▼
外语成绩
▼
首选科目(物理或历史)成绩
▼
再选科目单科最高成绩
▼
再选科目单科次高成绩
从高到低排序
不过,大家也不要把时间放在此,成绩公布时,都已经公布位次。

看成绩位次,寻找定位
昨天成绩公布后,招办老师收到的问题都是:我孩子**分,你说我可以上什么学校?或是,我孩子*分,想报考某某高校的某某专业,你说我能上吗?
不能这样欺负人哦!把这种题抛给别人。填报志愿,其实是千差万别,取决于孩子的兴趣,孩子的个性,家庭经济条件等等。更重要的是,高校的录取线取决于今年计划和多少人填报,在录取前,是不知道录取线,所以,一个劲地问人家:我能上某某学校的某某专业吗?是极其不厚道的。
总的来说,不要随便把孩子的未来交给一个陌生人,填报志愿,还是要先问孩子兴趣爱好,他的擅长,例如,他是外向还是内向,他的自理能力等等。
但是,茫茫人海中,如何寻找学校?
考生填报志愿时,经常说,我今年分数多少,某校去年录取线多少,我能上吗?还有的人用今年分数与往年做加减。
招办专家说,这都不是科学。
事实上,填报志愿的时候,无论是平行志愿还是梯度志愿,用来填志愿的主要参考依据是成绩对应的位次(排位),而不是仅仅用这个分数与往年做加减法进行比较,要综合的评判。
用专业组“参照物”参考往年排位
按院校专业组进行投档来填后,考生填志愿的时候要如何来参考往年的录取排位?昨天,广东省省考试院给出了两点建议。
首先,要确定今年院校专业组的排位参照物。例如,假如某个院校专业组里面有10个专业,那就看去年这10个专业里最低分的专业排位,把它作为今年院校专业组的参照排位。
其次,热门专业组位次“看高一点”,冷门专业组要“看低一点”。所谓的“热门”,是往年专业组里面的专业在学校同科类中录取排位比较靠前、分数比较高的这些。反之称为“冷门”。当然,冷热是相对的,这里主要指往年录取的位次。
如果院校把这些“热门”专业都放在同一组内,那么预计考生报考的热度会更高,位次可能就会往上走了。同样地,如果院校把去年的“冷门”专业放在一组,那么它可能就相对会“偏冷”。
也就是说,如果是热门专业组,自己的位次要比往年位次高一些(高一些是位次低一些哦),反之,可以低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