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萨尔王传》:藏族民间文学集大成者,东方的荷马史诗

作为藏族民众集体创作的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由于规模宏大而被誉为“东方荷马史诗”,又由于它涉及到古代藏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还被学界称为“研究古代藏族历史的百科全书”。

前苏联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这样说过;“史诗是在民族意识刚刚觉醒时,诗领域中的第一颗成熟的果实。”用这句话来分析《格萨尔王传》的形成过程,再恰当不过。

《格萨尔王传》以广阔的史诗背景、恢弘的气势,以及出色的文学技巧,成为世界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这首凝聚了藏民族文化创造力的英雄史诗,经过民间说唱艺人的代代传承,而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所喜爱。藏族民间说唱艺术的丰富多彩,完美地体现了史诗的艺术特色,也让观赏者体验到藏族民间艺术的原生态之美。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里,就有《格萨尔王传》的身影。作为藏族民众集体创作的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由于规模宏大而被誉为“东方荷马史诗”,又由于它涉及到古代藏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还被学界称为“研究古代藏族历史的百科全书”。

一、《格萨尔王传》的产生年代和发展阶段

《格萨尔王传》这部伟大的史诗著作并没有明确的作者,而是藏族人民集体创作的结晶。目前学界较为一致的观点是:这部史诗的雏形,诞生于古代氏族社会开始瓦解、奴隶制政权逐渐形成的时期。

那么,《格萨尔王传》具体产生在什么年代呢?针对这个问题,国内外学术界展开过激烈的讨论,最终的讨论结果归纳为三种观点:《格萨尔王传》产生于8至10世纪、产生于11世纪前后,以及产生于15世纪之后。

虽然,我们目前不能确定《格萨尔王传》产生的具体年代,但是,我们可以根据文献资料和历史典籍,梳理出它的发展过程。

《格萨尔王传》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经历了这样几个重要阶段:

第一个阶段:公元前至公元5--6世纪,藏族氏族社会开始解体、奴隶制的国家政权逐步形成,这是《格萨尔王传》的雏形期,故事的大致结构已经形成;

第二个阶段:公元7--9世纪前后,这是吐蕃王朝时期,《格萨尔王传》的内容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加丰富、人物形象也更加丰满,战争场面明显增多;

第三个阶段:公元10世纪之后,此时吐蕃王朝已然崩溃,西藏地区进入分裂割据局面,但正是在这个阶段,《格萨尔王传》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并且出现了最初的手抄本,在民间流传。

《格萨尔王传》形成于不同的历史阶段,所以,每一个阶段就具有了特定的社会内容。比如说,在《格萨尔王传》的雏形期存在大量的神话传说,这是因为,在远古氏族公社时代,神话、传说和历史这三者不分家,本身就是一个整体。这些存在于氏族公社时期的神话和传说,向我们展示了远古时期藏族先民丰富的想象力,以及较为初步的万物有灵思想。

二、从《格萨尔王传》的内容看古代西藏的社会形态

《格萨尔王传》卷帙浩繁,有一百多万行诗句,虽然我们不太可能逐字逐句地进行研究,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格萨尔王传》的核心内容,对古代的西藏社会形态,进行一定程度的了解。

毕竟,任何一部文学作品所反映的思想内容,总离不开它的的产生时代,即便像《格萨尔王传》这种分阶段产生和发展的史诗,也依然遵从这一规律。

首先,《格萨尔王传》雏形时期,反映出氏族社会的社会风貌。《格萨尔王传》雏形时期有一个非常经典的部分,叫《赛马称王》,说的是12岁的格萨尔得到神灵的启示,来到岭国参加赛马大会。赛马大会上,勇敢机智的格萨尔战胜了阴险狡诈的晁通,一举赢得王位、财宝,并收获了美丽女子森姜珠牡的芳心。这部分内容反映出,在以原始的牧业经济为基础的氏族部落社会,存在崇拜英雄的习俗以及尚武的精神,同时也说明,此一历史阶段尚未产生私有制经济。

其次,《格萨尔王传》发展、丰富时期,反映出吐蕃王朝时期的战争场景。敦煌古藏文文献《五部遗教》、《贤者喜宴》,《西藏王臣史》等,均记述了在吐蕃王朝建立之后,对内对外发动的数次战争。据《中国通史》记载:吐蕃王朝向东北方扩张——灭吐谷浑,向北方西域扩张——与唐争四镇,向东方扩张——兼并诸羌州,向东南方扩张——征服南诏国。而所有这些战争,均在《格萨尔》里有所反映,而且,这些战争场景是史诗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格萨尔王传》里的《门岭大战》,《姜岭大战》、《象雄珍珠宗》等几个部分,均是取材于吐蕃时期的一些重大战争。

此外,《格萨尔王传》里还有很多内容,歌颂汉藏团结,把格萨尔的异母兄弟嘉擦说成是“汉人的外甥”,这些内容都生动地反映了“唐蕃友好”的历史事实,而这段历史,只发生在吐蕃时期。

再次,《格萨尔王传》的完成时期,反映了佛教对藏族社会的影响。吐蕃王朝崩溃之后,西藏地区陷入割据、混战的时期,这之后则迎来了相对安定的时期,佛教对西藏社会的影响,在《格萨尔王传》中就有所体现。比如,在谈到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格萨尔王传》里就提出,每个人都应该怀有善意与慈悲,人与人之间要真诚相待、互帮互助,而这正是佛教所倡导的道德伦理观念。类似这样的讲述,均出现在《格萨尔王传》的发展完成阶段,而这一阶段对应的历史时期,正是藏传佛教全面发展的时期。可见,藏传佛教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在《格萨尔王传》里也是有所反映的。

三、 《格萨尔王传》带有鲜明的藏民族文学艺术特色

《格萨尔王传》并非产生于某一个时代,它的作者既也不是一个人,也不是少数几个人,而是广大的藏族民众,它是藏族民众集体创作的产物,是藏族民众集体智慧的结晶。

藏族古老的神话传说、诗歌谚语等民间文学,是《格萨尔王传》产生和发展的基础,而在《格萨尔王传》里描写到的近百场大小不同的战争,均取材于真实的历史现实。

《格萨尔王传》反映了丰富的藏族社会生活,并且还体现出浓郁的藏族文学艺术特色。

第一,对雪域高原的自然环境,进行了高度还原。这些逼真的自然景物描写,营造出扑面而来的雪域高原气息:成片盛开的格桑花、几乎与天相接的山峰、万马奔腾的辽阔草原……这些自然景物粗狂而热烈,这就是典型的雪域高原环境。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史诗中的各类人物展开活动,而他们的活动又与自然环境相互映衬,写景和写人达到高度的和谐统一。

第二,《格萨尔王传》的内容既来源于现实生活和真实历史,又经过艺术的再次加工创造,因而体现出艺术上的高度真实性。比如说,在《门岭大战》、《姜岭大战》、《雪山水晶宗》等部分中,分别对门隅地区、姜萨当(云南迪庆一带)、阿里等地的自然风貌,进行了生动描绘,有些描写甚至能让读者或听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也可以见出,古时候的藏族说唱艺人不仅能够把故事讲的活灵活现、绘声绘色,而且在现实生活和真实历史的基础之上,更展开了自己想象的翅膀,给史诗增添了无比神奇瑰丽的色彩。

第三,“缘情写景”和“触景生情”是《格萨尔王传》最为突出的艺术手段。西晋时期的文学家陆机在《文赋》中写道:“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这说的就是时节的交替变换,对人的情感产生的影响,《格萨尔王传》也鲜明地体现出了这一点。

由于《格萨尔王传》是由不同历史时期的说唱艺人,集体创作的文学成果,那么,史诗中的内容必然与说唱艺人们的生活经历和艺术生涯,有着直接而密切的关系。不同的说唱艺人,在不同年代、不同时节和不同心境的作用下,创作出的史诗内容,自然也带着不同的感情色彩。

《格萨尔王传》作为世界上最长的一部英雄史诗,为我们描绘出鲜活生动的古代藏族生活画卷。它通过藏族民众喜闻乐见的说唱形式,反映了丰富而广阔的社会生活。

在发展、完成的漫长过程中,《格萨尔王传》吸收了很多其他的藏族民间文学形式,以及艺术表现手法,它通过散韵结合的方式,塑造出格萨尔王神圣庄严、勇敢智慧的英雄形象。在藏族同胞的心目中,格萨尔王不仅是一位战功赫赫的民族英雄,更是慈悲与智慧的化身,而这部《格萨尔王传》更被视为“研究古代藏族历史的百科全书”。


参考资料:

降边嘉措《格萨尔王全传》

吕思勉《中国通史》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