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中地理必背知识归纳1
城市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与城市区位
自然因素 |
主要影响 |
影响结果 |
举例 |
地形 |
*原 |
地势*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减少成本低 |
经济发达,人口集中,大多数城市分布在*原地区 |
沪宁杭城市群,五大湖城市群,中欧、西欧*原城市群 |
高原 |
热带地区的高原上气候较为凉爽 |
热带地区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 |
巴西高原 |
山区 |
地表崎岖 |
沿河谷或开阔低地分布 |
汾河、渭河谷地 |
气候 |
气候适宜 |
适宜的降水,适中的气温 |
农业发达,人口集中,城市多,规模大 |
中低纬度的沿海地区城市众多 |
气候恶劣 |
干旱、寒冷、过于湿热,不利于居住,经济落后 |
城市少,规模小 |
干旱地区、热带雨林地区、寒冷地区城市很少 |
河流 |
河运起止点 |
人流、物流量大,货物集散、中转地,变更交通运输方式 |
易形成城市、交通枢纽,一般规模较大 |
赣州 |
河流交汇处 |
宜宾(岷)、重庆(嘉陵)、涪陵(乌)、武汉(汉) |
河口 |
广州、上海 |
运河两端 |
塞得港&苏伊士 巴拿马&科隆 |
防卫 |
半岛 |
利用天然水域进行防卫 |
古代城市常分布于此 |
波士顿 |
河曲处 |
伯尔尼(阿勒) |
河心岛 |
巴黎(塞纳) |
大多数城市分布的地区,既有适度的降水,又有适中的气温。世界的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气温适中的中低纬度地带。
这个地带内,沿海地区气候条件一般比内陆地区优越,人口又向沿海地区聚集,使世界城市多数集中在临海的边缘地带。气候恶劣的荒漠干旱地区、高纬度寒冷地区、湿热的热带雨林地区,则少有城市分布。
我国西部的青藏高寒区和西北干旱区,城市密度和规模小于具有湿润季风气候的东南部沿海地区。
上海高中地理必背知识归纳2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 气候影响因素: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2.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成因、特点汇总
|
气候类型 |
分布规律 |
气候成因 |
气候特点 |
典型地区 |
热
带 |
热带雨林
气候 |
南北纬10°之间 |
赤道低压带控制 |
全年高温多雨 |
亚马孙河流域
刚果河流域
印度尼西亚 |
热带草原
气候 |
南北纬10°~南
北纬回归线之间 |
赤道低压带和信风
带交替控制 |
干、湿季明显
交替 |
非洲中部、巴西、
澳大利亚北部和南部 |
热带季风
气候 |
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之间大陆东岸 |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
全年高温,
雨季集中 |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 |
热带沙漠
气候 |
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大陆内部和西岸 |
信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 |
全年高温,
干旱少雨 |
撒哈拉、*半
岛、澳大利亚中西部 |
亚热带 |
亚热带季风气候 |
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5°大陆东岸 |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低温少雨 |
我国秦岭—淮河
以南地区 |
地中海
气候 |
南北纬30°~
40°大陆西岸 |
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
带交替控制 |
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温和多雨 |
地中海沿岸 |
温
带 |
温带季风
气候 |
南北纬35°~
55°大陆东岸 |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 |
我国华北、东北
朝鲜半岛、日本 |
温带大陆性
气候 |
南北纬40°~
60°大陆内部 |
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
冬寒夏热,
全年少雨 |
亚欧大陆、北美
大陆的内陆地区 |
温带海洋性气候 |
南北纬40°~
60°大陆西岸 |
全年受西风带控制 |
全年温和多雨 |
西欧 |
3. 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
判断气候类型 |
气温特点
(以温定带) |
降水特点(以水定型) |
夏雨型 |
年雨型 |
冬雨型 |
少雨型 |
热带气候 |
最冷月均温﹥15℃ |
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
热带雨林
气候 |
——— |
热带沙漠
气候 |
亚热带气候(含温
带海洋性气侯) |
最冷月均温在0℃~15℃ |
亚热带季风气候 |
温带海洋
性气候 |
地中海气候 |
——— |
温带气候 |
最冷月均温在<0℃ |
温带季风气候 |
——— |
——— |
温带大陆
性气候 |
本站内容收集整理于网络,多标有原文出处,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