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本质上是一场心智的变革
在当今的社会,每个人似乎都希望走得更快、收获更多。与其花一个月时间读完一本书,我们更希望花二十分钟“听”完一本书。与其深入掌握某项技能和理论,我们更希望用一篇公众号文章中的“干货”来解决问题,哪怕并不理解问题背后的原因。 结果是,问题变得越来越多,人们变得越来越焦虑。 于是,更加倍地去收集知识和技能,陷入了一个无解的死循环。 错在哪里?焦虑的原因不在于掌握的知识技能不够多,也不在于学习能力不够强,而在于对自己的认识不够清晰。 当你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的时候,得来的大部分东西,恐怕都不是你所需要的。当我们无法清晰的理解自己的时候,总会伴随着一种信念:“我不够好”。 于是,我们向外去寻求。就如同一个空杯子,总希望用更多的水把自己充满,但真正的问题却是:杯底是漏的。
收集者会盲目购买大量廉价的衣服,觉知者会购买更少但却更得体的衣服。收集者暴饮暴食,觉知者吃少而精致的食物。在学习上,收集者收集大量的知识和技能,而觉知者却去关注人生的重大事物。
收集者会为一本流行的新书、一个学习小技巧、一个新的工具软件而兴奋,而觉知者关注那些十年不变的事物,如爱和关系、思考和创造、美和艺术等等,并持续地实践和分享。 最终,在他们关注的领域,觉知者成为专家,成为创造者,成为他人眼中不可或缺的人。这也让他们成为一个更优秀的连接者。他们更容易连接到优秀的人,更容易获得合作的机会,也更容易创造出好作品。 收集者把知识局限在自己身上,希望通过让自己更强而获得认可,他们是孤独的奋斗者。 而连接者相信他人,善于向他人学习 通过知识的共享,连接者创造出一个更优秀的社群大脑,更有可能完成个人所不能完成之事。他们是开放的创造者。 这就是两种学习者的区别,前者是焦虑的收集者,后者是从容而开放的觉知者和连接者。要成为一个更优秀的学习者,首先要在心智上转变成一个觉知者和连接者。 我们该如何做?一、成为觉知者
成为觉知者,是一个更深入地走向内在的过程。 他一定会去思考:什么是人生真正值得追求的? 我们处在一个富足的社会,打开手机,有无数事物来争夺你的注意力,好玩的、有趣的、刺激的……无数声音会告诉你:你应该学什么、应该做什么、应该走什么样的路……这时候,你该如何选择? 我的建议是:选择那些将会对你的人生产生重大影响的事物。你要探索自己的需要、自己的渴望、自己的恐惧和激情。然后,外在的声音会渐次减弱,如同喧闹的潮水褪去,那些对你人生至关重要的事物会慢慢浮现出来。
这些事可能是教育与写作、可能是科技与产品、可能是创造与设计、可能是爱与关系,每个人的选择都不一样。问一问自己:哪些事物对我一生最重要? 查理·芒格说过:“我能有今天,靠的是不去追逐平庸的机会。”

- 1. 通过创造一种工作或做一件实事;
- 2. 通过体验某件事或遇见某个人;
- 3. 通过我们对于不可避免的痛苦的态度。
二、成为连接者
接下来,让我们聊聊如何成为连接者。成为连接者,是从个人走向群体,是微生物走向生态系统的过程。 人以类聚,你首先要连接到具有共同关注或共同身份的人,你需要加入社群。在社群中,你需要通过合作来建立连接。最好的方法是共同实践或共同工作,这样,你将获得向他人深度学习的机会。 知识分两种,外显知识和内隐知识。 外显知识就是能被记录成文字、语音、图画、视频的知识,他们被记录在图书、文字和课程中。在互联网时代,外显知识唾手可得,甚至是免费的。 珍贵的是内隐知识,是那些高手隐而不言、甚至难以言表的知识。- 外显知识是菜谱,内隐知识是米其林大厨的烹饪过程。
- 外显知识是瑜伽教学视频,内隐知识是做高难度动作时保持呼吸稳定的诀窍。
- 外显知识是记住一万个单词,内隐知识是在这篇文章、这段话的这一句当中,放入最合适的那个单词。
本站内容收集整理于网络,多标有原文出处,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