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承认差异,发现孩子的潜力所在
有些家长喜欢攀比:别人家的孩子怎么那么聪明?人家第一名,你呢? 这种家庭里长大的孩子,慢慢会形成“我比别人笨”的心理定势,甚至产生“妈妈喜欢别人”的抵触情绪。家长一定不要攀比,要以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为基础。 孩子现在能跳1.2米,那1.3米就是比较合适的目标,千万不要因为别的孩子都能跳1.5米了,就要求自己的孩子一定也要跳那么高。 人有差异性,要承认差异,要观察自己的孩子在什么方面更有潜力,更有优势。 不要只是为了自己的面子逼着孩子读书,那样只会适得其反。 04别把孩子当成装知识的“米袋子”
到底什么样的孩子是好孩子?是不是只有学习好的才是好孩子? 如果孩子为人很好,动手能力很强,常爱提问题,那也是好孩子。 家长要寻找、激发孩子的优势才能,在那方面多鼓励孩子。其实家长要想明白,你是要培养一个装知识的“米袋子”,还是要培养一个完整的人? 或者说,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是知识型的还是智慧型的?如果是要培养智慧型的孩子,就少一些灌输,鼓励孩子多问几个为什么。 对孩子的问题千万不要回避,甚至孩子不问,你还要启发他问。 提早认识“ABCD”,不如让孩子多问一个为什么。
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
孩子学习能力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13岁以前,孩子的形象思维、直觉思维、模仿能力比较强,这个阶段学语言最合适。 到了高中,抽象思维、逻辑推理能力发展起来了,深钻数学、物理等学科会更容易。 但是现在很多家长倒过来了,小学学奥数,高中背外语,这就错过了最佳学习时间。学得好的是天赋和努力,学不好的是情理之中。 06让孩子体会成就感
我个人觉得,家长在学习上不要大包大揽,但是在培养孩子自信自强这方面要有所作为。 莫言为什么会喜欢写作?他自己回忆,就因为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老师很喜欢他,把他的文章当做范文读出来。 我为什么会喜欢数学?因为我上初中时,有一次在全班第一个做出了老师布置的某个难题,老师从讲台上奔过来,摸摸我的头问,你现在的感觉是不是比吃一颗糖还高兴?从此以后,我就喜欢上了数学。 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 这给我们一个启示:小孩子要鼓励,要给他成功的体验,培养孩子的成就感。有成就感才会有兴趣。 07用孩子喜欢的方法激发好奇心
保护和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对于激发学习动力也非常重要。 我记得小时候,生物老师教我们养小球藻,在一个广口瓶里放上自来水,每天往水里吹气,慢慢水的颜色变绿了; 还让我们把蚯蚓剪成若干段后埋入泥土里观察如何慢慢长成一条条蚯蚓来……我觉得像变魔术一样,因此就想长大了做个生物学家。 后来物理老师教我们做矿石收音机和晶体管收音机,自己装的收音机接受到广播那一刻真的很兴奋,我又想做无线电发明家。 其实这些动手的小实验也是家长可以带孩子做的,对于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探究习惯非常有用。 08家长做榜样
一个人的成长需要三条途径:自我学习,同伴合作,专家引领。 自我学习和同伴合作刚才已经谈到了,“专家引领”的这个“专家”对孩子们来说,不仅包括老师,还包括家长。 在孩子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之前,当孩子学习时,家长最好不要看电视、打游戏、玩手机,也不要站在门口看孩子是否在写作业,而是最好坐在孩子身边一起看书学习。 一流的家长做榜样,二流的家长做教练,三流的家长做保姆。
本站内容收集整理于网络,多标有原文出处,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