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到底有什么不好?秦始皇为何要终结它们

郡县制不是秦始皇的发明,但是终结分封制度,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在全国坚决地一统地实现郡县,秦始皇堪称是"千古第一人"。而郡县制最终也取代了分封制,成了在中国延绵两千多年的一种行政管理制度。

秦始皇一统中国后,对国家政权实行中央集权制,取消"封建制度",秦王朝在全国推行单一的"郡县制"。其实自秦国消灭六国后,朝堂上对于如何管治六国故地,究竟是采用沿用已久的郡县制,还是复行封建,其实也展开过一场激烈的讨论。

当时丞相王绾认为,燕国、齐国、楚国地处偏远,如果不在此三地分封宗室,此三地就无法真正被朝廷控制,因此建议秦始皇分封诸子,以屏藩皇室。这个建议尽管得到大部分大臣支持,但当时担任廷尉的李斯却力排众议。李斯以周王室作例子,指周王室亦分封不少姬姓公族,但他们的后代却因为血缘疏远,纷纷割据,互视对方为寇仇,周天子根本无力阻止诸候之间的争端,而且诸侯根本不再将王室放在眼内,最终周朝分崩离析。分封诸子只会导致日后诸侯割据,兵甲不息。要使天下安宁,只能推行郡县制,对于皇子功臣,用公家的赋税重重恩赐,这样才可以消除天下人的野心。

是否裂土分封?作为当时最高统治者的秦始皇了解,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地方行政体制问题,它事关秦王朝的政治统治,事关大秦帝国的经济基础。关于秦始皇为何最终要终结分封制,笔者认为这既是历史教训更是现实需要。

首先是历史教训。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秦始皇善于从历史中总结出教训,他认为春秋战国时期天下之所以纷争不断,其主要因素就在于割据一方的诸侯王身上。

众所周知,周武王在平定天下之后,曾大封同姓子弟,后来各封国之间日渐疏远,最终演变成相互攻伐如同寇仇。另外秦国的历史也使秦始皇对裂土分封忧虑重重。早在他的曾祖父秦昭王时期,由于宣太后当权,大封宗室贵族和贵戚之人为君为侯,结果演变成了只知有"四贵"而不知有秦王的尴尬局面。

其实对于裂土分封的弊端,秦始皇自己也是深有体会。在他即位初年,王弟成蟜被封为长安君,后来为了争夺王位起兵叛乱。还有吕不韦和嫪毐两大权臣,不仅裂土封侯,还把持朝政,连一代雄主秦始皇都差点命丧他手。这些血淋淋的历史教训,都让秦始皇对于裂土分封始终心存疑惧。

其次是现实需要。一统战争耗用了秦国大量的经济实力,一统天下后,外表貌似强大的大秦帝国,其实经济基础十分脆弱。为了自身统治的需要,在如此脆弱的经济基础上,秦王朝又建立了十分庞大的国家机器。裂土分封,将国家赖以生存的土地和劳动力再分给诸侯王,不但不能增强秦王朝的经济实力,而且还将重蹈周朝覆辙,使秦始皇最终如周天子那般徒有虚名,从而失去对天下的掌控。

另外,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经历几百年战乱的广大农民急需休养生息。裂土分封,使广大农民继续经受诸侯土地所有制的沉重剥削,必将影响生产力的发展,激化农民阶级与国家之间的矛盾,要调整生产关系,缓解农民阶级与国家统治的矛盾,使农民有较为自由的获得土地的机会和人身依附关系,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就应该采用进步的封建土地制度,这是裂土分封后绝对不能实现的。所以要在秦朝推行封建土地制度,使广大农民休养生息,尽快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必须废除"分邦而治,分土而食"的食邑制度。

虽然郡县制不是秦始皇的发明,但是终结分封制度,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在全国坚决地一统地实现郡县,秦始皇堪称是"千古第一人"。而郡县制最终也取代了分封制,成了在中国延绵两千多年的一种行政管理制度。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