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兮白云飞!汉武帝刘彻《秋风辞》赏析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起句描述出行季节,暮秋时分,天高云淡,蓝天白云,汾河两岸草木一片金黄,叶片零落,在行进的船上似乎看到云彩在飞扬,空中大雁南飞,给人展现了秋天的秀美风光,壮丽辽阔,空旷寂寥。

图片

《秋风辞》

【汉】刘彻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图片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西汉第七位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刘彻16岁登基,在位54年,后元二年,汉武帝崩于五柞宫,谥号孝武皇帝,庙号世宗,葬于茂陵。

图片

汉武帝雄才大略、文治武功广为后人称赞。在军事上汉武帝时期攘夷拓土,国威远扬,东并朝鲜,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汉地的基本范围,开创了汉武盛世的局面。

图片

在文化上采用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家思想两千多年来的统治地位;颁布太初历法,建立年号,创立太学,整理乐府,对后世影响巨大。在政治上采取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在外交上开通丝绸之路,促进中外交流。

图片

在任用人才上多次下诏求贤,不论奴仆罪夫、平民小吏、异族外夷,不拘一格,惟才是举。以至于汉武帝时期人才济济,比如司马迁以戴罪之身著述《史记》;金日磾为匈奴的奴隶,竟然成了托孤重臣;其他军事家、文学家、政治家更是比比皆是。

而且在征和四年(前89年)下中国历史上第一份罪己诏,敢于承担责任,表示内心悔意,值得后人永远反思。以至于东汉的历史学家、文学家班固惊叹地评价:“汉之得人,于此为盛!”

图片

汉武帝求贤若渴,初读《子虚赋》,即大为倾慕,得见作者司马相如,如获至宝。汉武帝不但倾慕有文采之人,自己也有作品传世,这首《秋风辞》就是汉武帝的作品。

图片

《秋风辞》从内容考据,应该是汉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所作(《御览》)。一说是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因为汉武帝一生巡幸汾阴后土祠6次,皆不在秋(也许后来传抄有误)。然而从内容看应该是中年以后的作品,元鼎四年六月在河东发现宝鼎。可是当时迎鼎至甘泉,并未亲临,因而此说存疑。

图片

《秋风辞》描述了汉武帝巡幸山西后土祠的沿途风光以及对人生的无限感慨,颇有艺术感染力。

图片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起句描述出行季节,暮秋时分,天高云淡,蓝天白云,汾河两岸草木一片金黄,叶片零落,在行进的船上似乎看到云彩在飞扬,空中大雁南飞,给人展现了秋天的秀美风光,壮丽辽阔,空旷寂寥。

图片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山坡上金黄色的菊花一丛丛地怒放,秋兰微开,溢出阵阵幽香,在雁叫声中,不由得让汉武帝想起了心中的佳人。至于佳人,自然不会是“金屋藏娇”的陈皇后阿娇,此时已经被打入冷宫。

也许是时值炙手可热的河东平阳(山西临汾人)的卫皇后卫子夫。到了卫皇后的故乡,自然想起了卫子夫以前的倩影;也许是奇女子钩弋夫人;也许是泛指。以皇帝之尊,同常人无异,美景思佳人,也希望能遇到有兰菊气质的娴淑娇美的丽人。

图片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汉代已经有了高十余丈的楼船水军(《史记·平淮书》),气势雄伟,视野开阔,在波涛汹涌的汾河上逆流而上,整齐划一的船桨,扬起白色的波浪,中分碧水,非常壮观。

图片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皇帝巡行,船上萧鼓齐鸣,船工号子铿锵有力,歌声悠扬,令人振奋,在酣畅淋漓的声乐中君臣同乐,极尽欢乐畅饮。然而没有人注意到皇帝的哀思和忧愁,那就是,人生无常,时光易逝,青春不再,暮年奈若何?

图片

作为皇帝,天子至尊,养尊处优,睥睨一切,俯瞰群生,出行巡幸,本来应该意气风发。然而,作为一个极富睿智的皇帝,看着季节变换,秋天即将结束,肃杀的冬天即将来临。自然景物的凋零,让汉武帝联想到自己的命运。

归结到底,皇帝也是人,难以逃避生老病死。正如关汉卿所云:“到头这一身,难逃那一日”,“百岁光阴,七十者稀。急急流年,滔滔逝水”,因此发出“少壮几时兮奈老何!”的感慨。

图片

汉武帝通过前面优美秋天风景的渲染,蓝天、白云、大雁、兰花、金菊、丽人、大河、楼船、健儿等构织成一幅风光优美、气势雄伟的画卷。鼓乐冲天、歌声悠扬、君臣畅饮的欢乐气氛,然后戛然而止,乐极生愁,不由得感叹起生命的脆弱。整首诗极富感染力,令读者也不由得融入其中,思忖起来。

图片

文 枯木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