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清平乐·村居》译文及鉴赏

《清平乐·村居》这首小令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生活画面,词人把这家老小的不同的面貌和情态描写的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表达了作者对幸福和谐、安居乐业的乡村生活的欣赏和赞美之情。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

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主要作品:《青玉案·元夕》《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

主题:

《清平乐·村居》这首小令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生活画面,词人把这家老小的不同的面貌和情态描写的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表达了作者对幸福和谐、安居乐业的乡村生活的欣赏和赞美之情。

译文:

上阕大意是:低矮的茅屋旁,一条小溪缓缓流淌,溪边青草茂密,映衬得小溪更加清澈。那是谁家的老两口啊,在屋前用吴地方言聊着天,喝酒逗乐,真是其乐融融。这四句点明了老两口的生活环境脚美,精神愉快。下阕的大意是:大儿勤劳,在溪东的豆田间锄草;二儿手巧,正在编织鸡笼;小儿最淘气可爱,在溪边剥莲蓬,自由自在。

注解:

①清平乐:词牌名,“乐”这里读yuè。

②吴音:这首词是辛弃疾在江西饶州闲居时写的。饶州,古代属于吴地,所以称当地的方言为“吴音”。

③相媚好:这里指相互逗趣、取乐。

④翁媪(ǎo):老翁、老妇。

⑤亡赖:同“无赖日”,这里指顽皮、淘气,“亡”这里读wú。

鉴赏:

①作者开篇运用白描手法,勾勒出“低小” 的“茅檐”和“溪上”的“青草”,只寥寥几笔便形象地描画出江南农村的特色,为人物的出现安排了特定的背景。接着讲老翁和老妇,他们的谈话带着吴音,显得温柔、有趣,由此可以看出老年人生活的安详。从“媚好”一词可以看出他们精神的愉快。上片展现了一幅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江南乡村图。第二句通过描写一对老年夫妇以乡音逗趣聊天的场面,生动地表现了农家生活的温馨、安适。

②下片刻画了锄豆的大儿子、编鸡笼的二儿子、剥莲蓬的小儿子。重点刻画了小儿子。“喜”和“卧”用得好。“喜”字可以说是这首词的点睛之笔。小儿子的顽皮和淘气,为这幅乡村图增添了更为祥和更为温馨的气氛,使它霎时有了生机,有了光彩。“卧” 字使用得最妙,它把小儿子躺在溪边剥莲蓬时的天真、活泼、顽皮、可爱的样子和盘托出,从而使人物形象鲜明,意境耐人寻味。

下片写了孩子们的活动,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和谐而又不乏生机的乡村图画。既有天然之趣味,又有天伦之和美;既有耕作之繁忙,又有小孩子的调皮嬉戏,写尽了农家之乐,令人回味无穷。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