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大震龙蛇起!南宋爱国词人张元干惊蛰诗赏析

张元干这首惊蛰诗,词义浅显,通俗易懂。其实是讽刺当时的朝廷,龙蛇混杂。不但有精英人物李纲等抗金人物,也有秦桧这些乌七八糟的卖国贼混迹其中,掌握权柄,祸国殃民。

图片

《甲戌正月十四日书所见来日惊蛰节》

【宋】张元干

老去何堪节物催,

放灯中夜忽奔雷。

一声大震龙蛇起,

蚯蚓虾蟆也出来。

图片

张元干,字仲宗,号芦川居士、真隐山人,晚年自称芦川老隐。芦川永福人(今福建永泰嵩口镇月洲村人)。生于北宋元祐六年(1091年),22岁入仕,历任太学上舍生、文林郎、陈留县丞、朝议大夫等职。

图片

金兵围汴,秦桧当国时,入李纲麾下。坚决抗金,力谏死守,曾赋《贺新郎》词赠李纲。绍兴十二年(1142年),枢密院编修官胡铨因曾上疏反对议和,并请斩奸臣秦桧、孙近等以谢天下。被奸臣诬陷贬谪昭州,又遭秦桧等诬陷,再贬新州监广州盐仓。

经福州时,张元干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作《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谪新州》为胡铨送行。此事激怒了秦桧,张元干被抄家、逮捕入狱,削除名籍。出狱后漂泊在江浙一带,同刘质夫、周德友、张孝祥等交往,约在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客死他乡。

图片

张元干是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的一位承前启后的重要词人。张元干的诗词早年风格清新婉丽,南渡后词风豪迈悲壮,慷慨凄凉,颇有苏东坡遗风。将词的内容更紧密地与现实斗争结合起来,开拓了词的境界,对后来的辛弃疾等产生重要影响。张元干与张孝祥一起号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是宋代著名的爱国主义词人。

图片

这首关于惊蛰的诗创作于南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此时秦桧当政,权势炙热。当年最著名的事是秦桧孙子秦埙和状元张孝祥之争。当时已经内定为秦埙为第一,结果在殿试的时候,宋高宗赵构看出秦埙的策对都是秦桧的词调。

而张孝祥字词皆美,于是亲擢首选,张孝祥成为状元,秦埙为探花。同榜进士还有著名词人范成大、杨万里、虞允文等,陆游也参加了礼部考试,因得罪秦桧,指示主考官不得录取,陆游名落孙山。

图片

张元干受秦桧迫害,被抄家入狱,流离失所,滞留在江浙一带。有志难伸,心情愤懑,因此这首惊蛰诗其实是一首讽刺诗。题目《甲戌正月十四日书所见来日惊蛰节》,指出创作时间,为元宵节前日,并且正好元宵节和惊蛰节相合。

图片

“老去何堪节物催,放灯中夜忽奔雷。”“节物”:指时节。“放灯”:为元宵节赏灯。宋朝元宵节称为“上元节”,相当隆盛。前后五日,张灯结彩,通宵达旦,从天子到百姓,彻夜狂欢。

图片

“一声大震龙蛇起,蚯蚓虾蟆也出来。”“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惊蛰时节,春雷阵阵,万物萌动,所有的蛰虫都开始苏醒。从字面意思来说,不但龙蛇闻雷而动,就连蚯蚓和蛤蟆也开始出来了。

图片

张元干这首惊蛰诗,词义浅显,通俗易懂。其实是讽刺当时的朝廷,龙蛇混杂。不但有精英人物李纲等抗金人物,也有秦桧这些乌七八糟的卖国贼混迹其中,掌握权柄,祸国殃民。表达了诗人心中的愤懑和不满,然而位卑言轻,只好借诗词表达对投降派的蔑视和痛恶。

图片

文/枯木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