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记载的夏朝
1.夏朝王室家谱
《山海经》认为,夏朝王室是轩辕黄帝的直系后裔。按照《海内经》记载的家谱,轩辕黄帝生下了骆明,骆明生下了白马,白马是鲧的别称。而《史记》记载,轩辕黄帝生下了昌意,昌意生下了颛顼,颛顼生下了鲧。《山海经》和《史记》记载的家谱截然不同,谁是谁非已经无从查证。夏朝
2.鲧和大禹的关系
《史记》记载大禹是鲧的儿子,从他手中接过了治水的重任。而《山海经》并未指明鲧和大禹的父子关系。《大荒南经》记载,鲧生下了炎融,炎融生下了驩头。《海内经》记载了“鲧复生禹”的神话故事。鲧被帝俊处死在羽山,他的身体3年不腐。祝融用刀剖之,一条黄龙跃出,大禹降世。这个“复生”神话,带有复活、再生或化身的含义。3.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是《山海经》记载的神话故事,《史记》等后世历史文献,皆采信了这一历史事件。《海内经》记载,鲧盗取了帝俊的神物——息壤,用来筑造堤坝治理洪水。帝俊命令祝融捉拿鲧,将他处死在羽山。大禹接替鲧,采用疏通河道的方式治水,途中还铲除了异兽相柳和水妖巫支祁,治水最终获得成功。山海经记载的鲧
4.鲧的下落
关于鲧的下落,《山海经》与《史记》的记载也不相同。《海内经》记载,鲧没有向帝俊请示,私自盗取了息壤,最终被祝融捉拿,处死在羽山。《史记》记载,鲧用围堵的方式治水,致使洪水更加泛滥,百姓流离失所,他被舜帝流放到羽山。一说被杀,一说流放。其它古籍的记载也比较混乱,莫衷一是。5.大禹的后代
在《史记》中,大禹只有一个儿子——夏启,夏启建立了夏朝。而《山海经》记载,大禹还有一个儿子叫“均国”,“均国”生下“役采”,“役采”生下“修鞈”。《大荒北经》记载,“修鞈”杀掉了“绰人”,“绰人”是毛民国的先祖。虽然无法证实,但是上古首领普遍子嗣众多,《山海经》记载的大禹家谱,比《史记》更有研究价值。大禹治水
6.夏启的事迹
作为夏朝的建立者,《史记》对夏启描述不详,只提到他征伐伯益和有扈氏的历史。而《山海经》对夏启极为推崇,把他描述成天神一般。《海外北经》记载,夏启始创礼乐,在“大乐之野”谱写了《九韶》和《九歌》。《大荒西经》记载,夏启在“天穆之野”,双手各拿一条青蛇,脚下踩着两条龙,身边还有3位神女侍奉。 《山海经》还描述了夏启出行的情景,排场极其奢华。《海内经》记载,夏启在“大遗之野”出行时,驱使两条龙,乘坐一辆豪华巨辇,车厢周围铺陈着3层华盖。夏启坐在车上,左手拿着披风,右手拿着玉璧,身上悬挂着玉璜。许多专家学者认为,《山海经》有一部分内容来自夏朝宫廷文献,因此这般推崇夏启。山海经记载的夏启
7.夏朝人物
《史记》对夏朝的历史简略带过,连君主的存在感都很低。而《山海经》却记载了两位夏朝人物:夏耕和孟涂。更为重要的是,这两位夏朝人物是《山海经》独有,其它任何古籍都不曾记载。 《大荒西经》记载,夏耕是夏朝末年的将军,他率军抵抗商汤而失败。夏耕怕夏桀怪罪,不敢返回阳城,逃到了西南地区的巫山。《海内南经》记载,孟涂是夏启的臣子,身份是一位巫师,他在巴蜀王国掌握大权。连郭沫若先生都认为,《山海经》记载的这位历史人物,证明了夏朝和三星堆文明的从属关系。夏朝孟涂
本站内容收集整理于网络,多标有原文出处,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