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佳节传说中,哪位美丽仙女掌管上元宫?

不管紫薇大帝还是上元夫人,都是人们想象中的神祇。然而,若是以元宵佳节主宰人而言。让笔者选择,我宁愿是美丽婉约的上元夫人阿环,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紫薇大帝。

元宵节临近,作为一年之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历来是欢庆佳节。然而,如今却似乎缺少点节日气氛。一则是虽然张灯结彩,夜晚犹如白昼,然则光污染下城市甚至都看不到星月,自然了无情趣。再则各地都为扬尘困扰,不许燃放鞭炮。殊不知工业排放发电污染有过之无不及,舍本逐末,俨然已经没有古时那种“火树银花不夜天”的喧闹。

古则不然,古时物资匮乏,没有电力。日常交际,囿于礼防。因而难得的节日是人们尽情宣泄时分,尤其是在普天同庆的元宵佳节更显得弥足珍贵。

三五佳节,上元之夜;花灯万盏,锣鼓喧天;红烛斜照,灯笼高悬;人山人海,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爆竹时鸣;星月之下,朦朦胧胧;浪漫婉约,人人动情;因而上元夜堪称古人狂欢日。

元宵节

元宵佳节热闹喧天的景象,历代文人墨客多有记述和咏叹,也为后世诗歌文化留下许多经典诗词名句。诸如初唐诗人陈子昂有:

《上元夜效小庾体》

三五月华新,遨游逐上春。

相邀洛城曲,追宴小平津。

楼上看珠妓,车中见玉人。

芳宵殊未极,随意守灯轮。

唐高宗时期诗人陈嘉言也有《上元夜效小庾体》

今夜可怜春,河桥多丽人

宝马金为络,香车玉作轮。

连手窥潘掾,分头看洛神。

重城自不掩,出向小平津。

同时期诗人韩仲宣还有《上元夜效小庾体》:

他乡月夜人,相伴看灯轮。

光随九华出,影共百枝新。

歌钟盛北里,车马沸南邻。

今宵何处好?惟有洛城春。

苏轼先祖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火树银花合,

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

明月逐人来。

更是佳句传神,诸如此类,不能一一。

当然,若以咏叹上元夜词作而言,则以宋代为佳。最为知名的当属北宋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和南宋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其中欧阳修“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以及辛弃疾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火阑珊处。”更是脍炙人口,流传千古。

元宵节

那么,如此普天同庆的元宵佳节,是怎么来的呢?最早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人们朴素的自然山川神灵崇拜习俗。正月十五是元月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人们祭祀天神祈祷平安。到了汉文帝时期,为了庆祝平定“诸吕之乱”,普天同庆,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到了汉武帝时期,把祭祀“太一神”(主宰宇宙一切之神)的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史记·乐书》:“汉家常以正月上辛祠太一甘泉,以昏时夜祠,到明而终”,因而元宵节也叫元夜、元夕

到了汉末,道教(并非道家)盛行,道教崇奉的神为天官、地官、水官。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以三元配三官。认为: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因此后来元宵节也叫上元节。并且由于天官赐福,“无量火焰,照耀无极”。因而要燃灯,于是也叫灯节(燃灯节)。

元宵节

(山西芮城永乐宫元代壁画 紫薇大帝)

那么,上元天官是哪一位神仙?这点即便是道教经籍,也不尽相同。唐宋以后的认为是紫薇大帝,如南宋陈伀撰著的《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注》卷一《因缘经》有:“正月十五上元宫主一品九炁(qì)赐福天官紫微大帝于是日,同下人间,校定罪福也。”

在道教传说里面,最高的神为“三清”。即玉清大帝元始天尊、上清大帝灵宝天尊、太清大帝道德天尊。三清有四位辅佐的天神,即“四御”北极紫微大帝、南极长生大帝、勾陈上宫天皇大帝、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祇。紫微大帝协助玉皇执掌天经地纬、星辰运转、四时气候,能呼风唤雨,役使鬼神,为万象之宗师、万星之教主。

元宵节

(山西芮城永乐宫元代壁画 局部)

然而,在更早的道教典籍里面,主管上元宫的并非紫薇大帝,而是一位女子。并且是一位非常美丽的仙女,她就是西王母的小女儿阿环——上元夫人。西王母是上古神话中的一位至高无上的女神,要远比后来出现的玉皇大帝要早得多。这点在先秦经籍诸如《山海经》、《管子》、《庄子》等都有记载,玉皇大帝则要到宋代才在道教中出现。

关于上元夫人阿环掌管上元宫的神话记载,在魏晋时期的神话志怪小说《汉武帝内传》(又称《汉武内传》)中有详尽描述。在《汉武内传》中,描述了汉武帝一生事迹,不过偏重于求仙问道。尤其是西王母和上元夫人在七月七日降临汉武帝宫殿,传授刘彻成仙秘籍更是全文重点。

元宵节

(山西芮城永乐宫元代壁画 局部)

其中先描述王母容貌绝世:“年可十六七,服青绫之褂,容眸流眄,神姿清发,真美人也。”宴会之时,西王母教诲汉武帝《灵光生经》、《五岳真形图》等长生秘诀。在汉武帝屡屡恳求传授更多秘籍下,西王母让侍女郭密香往邀上元夫人前来宴会。

而上元夫人和西王母已经近四千余年未曾谋面,非常想念。让侍女郭密香先回复:“阿环再拜,上问起居。远隔绦河,扰以官事,遂替颜色,近五千年。仰恋光润,情系无违。”然后整装便来。

汉武帝问上元夫人是何方神人?西王母给刘彻介绍:“是三天真皇之母,上元之官,统领十方玉女之名录者也。”意思上元夫人是主管上元宫的宫主,统领上天仙女的神仙。并且说汉武帝作为“天子”应该拜见“真皇之母”:“此真元之母,尊贵之神,女(汝)当起拜。”于是汉武帝跪拜,上元夫人遵奉王母旨意,传授汉武帝《六甲灵飞招真十二事》等长生秘籍。

元宵节

(山西芮城永乐宫元代壁画 局部)

在文中,上元夫人自称“阿环”,称西王母为“阿母”。如上元夫人对汉武帝说:“阿母今以琼笈妙蕴,发紫台之文,赐女(汝)八会之书,《五岳真形》,可谓至珍且贵,上帝之元覌矣。子自非受命合神,弗见此文。”可见上元夫人是西王母女儿无疑。

其中,关于上元夫人的美丽容貌,也有详尽描述:“夫人年可廿馀,天姿清辉,灵眸绝朗,服赤霜之袍,云彩乱色,非锦非绣,不可名字。头作三角髻,馀发散垂之至腰,戴九灵夜光之冠,带六出火玉之佩,垂凤文琳华之绶,腰流黄挥精之剑。”

《汉武内传》关于上元夫人阿环的描述,从此成为后世描绘描摹上元宫主的主要版本,广为流传。以至于唐代诗仙李白钦羡仰慕,并为此赋诗一首:

《上元夫人》

【唐】李白

上元谁夫人?偏得王母娇。

嵯峨三角髻,馀发散垂腰。

裘披青毛锦,身著赤霜袍。

手提嬴女儿,闲与凤吹箫。

眉语两自笑,忽然随风飘。

诗中需要解释的是第四句“手提嬴女儿,闲与凤吹箫。”有的文章在解释这句时,认为是“手携美女弄玉,与凤(箫史)悠闲地吹着玉箫”。虽然典故引用没错,是引用的汉代刘向《列仙传》中关于秦穆公女儿弄玉和善吹箫的萧史“弄玉乘凤、萧史乘龙”故事,不过解释却错了。

弄玉是秦穆公女儿,嬴姓,自然是“赢女”。儿为辅助词,不过“手提”却无法解释。以笔者陋见,“赢女儿”应为替代词,借指“玉箫”,这样“手提”就可以解释得通。因而该句应为:阿环手提玉箫,吹奏凤鸣之音,更显得上元夫人绰约之态,凸显诗仙的丰富想象力,从而使得全诗更加具有美感。

元宵节

(山西芮城永乐宫元代壁画 局部)

上元夫人阿环在宋朝以前,被人们认为是神话中掌管上元宫的宫主,也是极美的仙女之一。这种传说一直延续到宋代。然而到了宋代,随着玉皇大帝粉墨登场,就发生了改变,上元夫人也被紫薇大帝替代。

玉皇大帝最初出现在道教典籍中,是在南朝时陶弘景《真灵位业图》中为“玉皇道君”“高上玉帝”两位神仙。分别排在玉清三元宫右第十一和第十九的位置,玉皇大帝是两神仙合称。宋代道教盛行,相传宋真宗赵恒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梦中见到了玉皇大帝,让他非常景仰。

于是真宗提高了玉皇和玉帝的地位,并合二为一。尊玉皇上帝圣号为“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玉皇大天帝”(民间俗称玉皇大帝),并定为国家祭祀对象。从此玉皇大帝成为道教传说中的最高的神,和王母娘娘(西王母)为匹偶。

元宵节

(山西芮城永乐宫元代壁画 局部)

到了南宋,在“程朱理学”的影响下,伪道学盛行,女子地位低下。因而作为上元宫的美丽宫主上元夫人阿环,自然不能适应道教的宣传和推广。于是紫微大帝便替代上元夫人,掌管上元宫。这就是为何南宋《因缘经》中说紫薇大帝是上元宫赐福天官的原因所在。

当然,以上都属于神话传说。不管紫薇大帝还是上元夫人,都是人们想象中的神祇。然而,若是以元宵佳节主宰人而言。让笔者选择,我宁愿是美丽婉约的上元夫人阿环,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紫薇大帝。

元宵节

2021/2/21榆木斋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