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一定 |
特例(原因) |
1 |
身体内部的液体不一定是体液 |
尿液、肠液等 |
2 |
反射弧不一定由三个神经元构成 |
膝跳反射由两个神经元构成 |
3 |
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不一定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
也可能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抑制 |
4 |
体液调节不一定由激素来完成 |
CO2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
5 |
能促使血糖浓度升高的激素不一定是胰高血糖素 |
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 |
6 |
激素调节中激素的受体不一定在细胞膜上 |
性激素的受体在细胞内 |
7 |
吞噬细胞参与的免疫不一定是非特异性免疫 |
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可吞噬、处理、呈递抗原 |
8 |
免疫细胞不一定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
吞噬细胞、浆细胞 |
9 |
免疫活性物质不一定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
溶菌酶在第二道防线中发挥作用 |
10 |
浆细胞不一定来源于B细胞 |
浆细胞也可来源于记忆细胞 |
11 |
T细胞参与的不一定是细胞免疫 |
T细胞在体液免疫中也发挥作用 |
|
不一定 |
特例(原因) |
1 |
极性运输不一定是从植物的上部运送到下部 |
在根中生长素是从根尖运送到成熟区 |
2 |
生长素不一定起促进生长的作用 |
高浓度生长素可抑制生长 |
3 |
生长素浓度不同,促进作用不一定不同 |
生长素浓度不同,促进作用可能相同 |
4 |
无子果实不一定是生长素处理得到的 |
三倍体无子西瓜 |
5 |
植物生长调节剂不一定是生长素类似物 |
乙烯利、青鲜素等 |
|
不一定 |
特例(原因) |
1 |
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数量不一定保持稳定 |
还受气候、食物、天敌等的影响 |
2 |
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不一定适用标志重捕法 |
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差的动物应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
3 |
出生率高的种群,其种群密度不一定增大 |
若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密度会下降 |
4 |
一个种群进入新环境不一定呈“J”型增长 |
环境条件不适宜时不能呈“J”型增长 |
5 |
竞争不一定导致一个种群灭绝 |
两种群在竞争中没有明显的优势,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
6 |
一个生物体以另一个生物体为食不一定是捕食关系 |
种内斗争(鲈鱼的成鱼以本物种的幼鱼为食) |
7 |
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种类不一定逐渐增多 |
人类的乱砍滥伐使森林→灌木→草丛→荒漠 |
8 |
初生演替不一定能演替到森林阶段 |
若气候不适宜可能只演替到灌木阶段 |
|
不一定 |
特例(原因) |
1 |
生产者不一定是绿色植物 |
硝化细菌、蓝藻 |
2 |
消费者不一定是动物 |
菟丝子、寄生菌 |
3 |
分解者不一定是细菌、真菌 |
蚯蚓、蜣螂 |
4 |
消费者在食物网中不一定只占一个营养级 |
可能同时占多个营养级 |
5 |
食物网中两种生物的关系不一定是捕食 |
也可能是竞争 |
6 |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不一定是光能 |
自养型细菌的能量来自化学能 |
7 |
数量金字塔不一定是正金字塔 |
一棵树上有很多昆虫 |
8 |
大气中的CO2不一定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 |
化能合成作用 |
9 |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不一定来源于其他生物 |
也可能来源于无机环境 |
10 |
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方向不一定是从低营养级到高营养级 |
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 |
11 |
负反馈调节不一定只存在于生物与生物之间 |
也存在于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 |
12 |
抵抗力稳定性低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不一定高 |
北极苔原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很低 |
本站内容收集整理于网络,多标有原文出处,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