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知识:冬至是哪天?
时间:2023-02-08
12月22日是二十四节气的“冬至”,太阳黄经达270度时,冬至节气开始。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数九寒天从冬至开始。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
阅读(0)
时间:2023-02-08
12月22日是二十四节气的“冬至”,太阳黄经达270度时,冬至节气开始。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数九寒天从冬至开始。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
阅读(0)
时间:2023-02-08
12月7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大雪”,太阳黄经达255度时,大雪节气开始。大雪节气受冷空气影响,常出现较大的降雪,引起地面积雪。俗话说:“瑞雪兆丰年”,积雪覆盖大地,能冻死害虫,为越冬作物创造了良好的越冬环境。
阅读(0)
时间:2023-02-08
11月22日是二十四节气的“小雪”,太阳黄经达240度时,小雪节气的开始。此时气温下降,气层温度逐渐降到0℃以下,开始降雪,但雪量不大。小雪节气是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数较高的节气。强冷空气影响时,常伴有入冬第一次降雪。
阅读(0)
时间:2023-02-08
11月7日为二十四节气的“立冬”,太阳黄经达225度时开始立冬。冬是终了的意思,有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含意,我国又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立冬节气,高空西风急流在亚洲南部地区已完全建立。此时高空西风南支波动的强弱和东移,对江淮地区降水天气影响很大。
阅读(0)
时间:2023-02-08
每年阳历10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为霜降。霜降表示天气更冷了,露水凝结成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此时,我国黄河流域已出现白霜,千里沃野上,一片银色冰晶熠熠闪光,此时树叶枯黄,该落叶了。
阅读(0)
时间:2023-02-08
10月8日是二十四节气的寒露,视太阳到达黄经195°时为寒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此时气温较“白露”时更低,露水更多,且带寒意。中国大部地区天气凉爽,雨水减少,秋熟作物将先后成熟登场。
阅读(0)
时间:2023-02-08
每年的9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80度时,进入“秋分”节气。“秋分”与“春分”一样,都是古人最早确立的节气。按《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云:“秋分者,阴阳相伴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阅读(0)
时间:2023-02-08
白露是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实际上是表征天气已经转凉。按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时序开始进入秋季。
阅读(0)
时间:2023-02-08
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署气至此而止矣。”
阅读(0)
时间:2023-02-08
每年8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立春)。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
阅读(0)
时间:2023-02-08
大暑是炎热的意思。表明它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一般说来,大暑节气是华南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是华南西部雨水最丰沛、雷暴最常见、30℃以上高温日数最集中的时期,也是华南东部35℃以上高温出现最频繁的时期。
阅读(0)
时间:2023-02-08
每年7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