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国志》智慧:8大谋略篇
自古至今,谁能先把握事机,谁就能取得成功或胜利。成功与失败,往往只有一步之差。后知后觉,或时机到了还要左顾右盼、不敢行动者,将永远处于被动挨打的位置。

国人如此爱看《三国演义》到底有什么魅力?
三国的魅力就在于,它没有迷失在丛林法则中,在这个“浪花淘尽英雄”的时代里不以成败论英雄。正因如此,才有了那些让人感动的人和那些有温度的故事。

古诗词整理: 春、夏、秋、冬、山、水、日、月、风、花、雨、雪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7.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9.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三国演义》中60个生僻姓名,您都读对了吗?
《三国演义》中生僻的人名是四大名著中最多的,夏侯惇(dūn)、贾诩(xǔ)、刘禅(shàn)、李傕(jué)、蔡邕(yōng)、段煨(wēi)、赵韪(wěi)、马谡(sù)等都是容易读错的名字,但还属于初级难度。

西川:安史之乱、儒家道统、杜甫和韩愈
著名诗人西川在其著述《唐诗的读法》中关于杜甫的篇章,在西川看来:“杜甫的写作成就于安史之乱,没有安史之乱,他可能也就是个二流诗人。他被迫走进了安史之乱,将周身的感觉器官全部打开,记录下自己的颠沛经验,接通了一己“天地一沙…

《长安三万里》之外:历史中的高适与李白
天宝四载(745年),在同游山东蒙山等地之后,高适、杜甫与李白作别,前去济南,参加新任北海太守李邕设下的宴会。从此次分别之后,高适与李白终身未再相见。 在天宝三载(744年)时,高适、杜甫、李白同游宋中(今&hellip…

高适是如何实现草根逆袭的?为何会与李白断交?
744年李白被踢出长安,手握巨额遣散费的他一路捡了两人,科举落第的小迷弟杜甫,与40多岁一事无成的高适。三个没学历、没功名、没工作的倒霉蛋凑在一起找仙人、采仙草、炼仙丹。

阿来:杜甫与高适之间的深厚情谊
高适与杜甫认识很早。天宝三载(公元742年),杜甫时年30岁,李白刚从宫中放还回归江湖,高适还未中进士。彼时,三个诗人相遇于梁(今河南开封),四处访古,游梁园,登吹台,怀念汉朝时梁孝王和身边文士枚乘与司马相如等饮酒欢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