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晚年诗作中最动人的一篇

《人日寄杜二拾遗》是高适晚年诗作中最动人的一篇。杜甫接到这首诗时,竟至“泪洒行间,读终篇末”(《追酬高蜀州人日见寄并序》)。

高适《醉后赠张九旭》

此诗应是二人某一次一起痛饮醉酒之后,高适即兴为张旭写的一首诗。诗中赞赏张旭为人处世不同凡俗,有魏晋之风。张旭读后,必然满心欢喜,连连赞叹:“知我者,达夫也。

高适为什么不救李白?原因有这两点

高适马不停蹄的赶到长安,来到李白的住所,他的门前都是慕名而来的文人雅士,简直是门庭若市。李白此时不在家,恰好在门口遇见了杜甫,杜甫告诉他李白在曲江池,每天都喝的大醉,都好几天没有回来了。

互删好友!盛唐大诗人李白、杜甫、高适有没有绝交?

高适还是个很重情义的人。只是李白的这件事可能对在半百之年才终于得以报效国家的高适来说,太大了。而且很有可能李白这么多年来毫无成长的政治幼稚,闯下滔天大祸,让高适觉得不值得为了十几年前的朋友意气赌上自己家族的荣誉和命运。

高适、杜甫和李白曾“饮酒观妓”,为何只有高适仕途通达?

高适兵马未到,先展开强大的心理战。他发布《未过淮先与将校书》,晓谕叛军各部认清形势,归顺官军,反戈一击。这颗重磅炸弹炸得叛军将领们心生二意。永王失去人心,未战先败。高适率本部兵马渡淮,轻松平定江淮之乱。李璘战败身亡后,官…

《长安三万里》:李白会相扑?高适为何口吃?高适有没有救李白?

我们在李白被救的基础史实上,基于电影中高适李白的关系和各自的人物性格,设置了这个情节,电影里高适是稳重的、有情有义的,他不会对李白见死不救,他会用自己的方式去救李白。

高适为何对李白见危不救,却给杜甫雪中送炭?

那些成就事业的人,往往和高适有很多类似的地方,而这种本事,李白和杜甫一辈子都学不会。他们之间能做朋友,唯一的交集是诗。不同的是,写诗是李白和杜甫的唯一特长,而对于高适来说,只是业余爱好。

50首经典唐诗:张继《枫桥夜泊》韦应物《滁州西涧》高适《别董大》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