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为何对李白见危不救,却给杜甫雪中送炭?

那些成就事业的人,往往和高适有很多类似的地方,而这种本事,李白和杜甫一辈子都学不会。他们之间能做朋友,唯一的交集是诗。不同的是,写诗是李白和杜甫的唯一特长,而对于高适来说,只是业余爱好。

李白《渡荆门送别》拼音版注释及简析

李白《渡荆门送别》这首诗首尾行结,浑然一体,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得逼真如画,有如一幅长江出峡渡荆门长轴山水图,成为脍炙人口的佳句。

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译文、注释及赏析

“平林漠漠烟如织”,是写游子眼中之景物。“平林”,不是“平地的树林”;而是山丘上的树林。林木依山而生,高低错落,本不会“平”,而着一“平”字,不仅准确地写出了游子自高楼下视所见之远景,而且表现了阔大而高远的意境。

李白饮酒诗中的典故:高阳酒徒、烈士玉壶

李白写饮酒诗的时候,大量用上了与“酒”有关的典故,援古证今,传达难言之心思。经由这些高妙的手法和技巧,李白更易于将内心矛盾复杂的思想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使得诗歌的语言文字更具说服力,更能动人心弦。

李白《子夜吴歌·冬歌》

这首冬歌,李白写的语言明转天然,人物鲜明生动,音调清越明亮,情感委婉深厚。不失民歌本色,又独具李白风神,真是一篇“意愈浅愈深,词愈近愈远,篇不可以句摘,句不可以字求”的佳作。

蒙曼讲诗词:李白《清平调》词三首,如觉春风满纸

这三首诗,语语浓艳,字字流葩,而最突出的是将花与人浑融在一起写,如“云想衣裳花想容”,又似在写花光,又似在写人面。“一枝红艳露凝香”,也都是人、物交融,言在此而意在彼。

蒋勋:在李白的世界读到青春的美!

我们在历史上看到李白做给杜甫的诗,或是杜甫给李白的诗,都是他们最好的作品。杜甫写给李白「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杜甫写李白去到南方与他离别了,他对於李白的想念之情就像这条河的河水一样。

“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李白,为什么最爱庐山?

这天才的想象,夸张的比喻,字字珠玑,惊心动魄,仿若庐山之水是从天上而来,让读者脑海中的庐山也似乎变成了一座仙山、一座空中之山,这种飘逸、洒脱、仙气十足的风格,可以说,真的很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