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唐诗改变日本历史?浅谈唐朝文化对日本发展的影响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国力十分强盛的朝代,而且格局远大,倡导开放,因此在与周边国家交往的过程中,乐于学习与输出,礼尚往来,共同进步。长安当时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汇聚了各国的商人客旅,可谓万邦来朝,十分气派,这充分体现了真正的盛唐气象。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博大精深,自古以来都对周边国家产生了重要的辐射影响,俗话说唐在日本,宋在越南,明在韩国,就是反映了这一特征。今天本文要探讨的就是唐朝文化对于日本社会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具有特殊的借鉴意义。

01 “东学西渐”,遣唐使入关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国力十分强盛的朝代,而且格局远大,倡导开放,因此在与周边国家交往的过程中,乐于学习与输出,礼尚往来,共同进步。长安当时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汇聚了各国的商人客旅,可谓万邦来朝,十分气派,这充分体现了真正的盛唐气象。

日本是一个后起之秀,在长期的战乱中,文明发展迟缓。终于在到了隋唐年间,国家基本实现了和平归一,于是当时的天皇心向往之,对中原文明情有独钟,便开始派遣使者前往学习。

早在隋朝时期,日本就派遣人员前来学习,后来也回国报效,标志两国交往的开始。不过由于隋朝两代而亡,后来的大唐继承国祚,在完成统一后,与日本交往增多,影响力增强。

唐朝贞观年间,日本天皇开始大规模派出遣唐使来中国学习,将其介绍到国内,帮助文明交流,促进共同进步发展。

以唐朝为代表的中国文化至此给日本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可以说全方位地塑造了其在礼仪人伦以及文化艺术方面的特征典范。“衣冠唐制度,礼乐汉君臣”,这一传播发展历经千年而不衰,成为了日本社会民情秩序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儒学作为其精神内涵,亦被保留发扬。

02 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具体影响

1.儒家思想深入人心

中国是以儒家立国,虽说有人诟病只是充当门面的外表而已,实则外儒内法,儒表法里。不过日本看到的中国文化却还是保留了儒家文明的具体内涵,其所倡导的忠诚、礼义,受到社会的广泛赞同,并流传开来。

如今我们可以看到日本在很多方面表现得彬彬有礼,谦逊温和,就是代表了儒家文明的传承。待人接物需要倾心相与,令其宾至如归,这是儒家思想的基本思想要求,古人处世的准则皆是如此。

整个社会毕竟有秩序,守时自律,具备高度的集体意识,这也是儒家所倡导的共同体理念中的基本要求。虽然每个人都有自私的情绪本性,这是人性当中潜藏的欲望,但在崇高的目标要求下,完全应该有所舍弃,利人方可利己,在这方面儒家的追求更是不容置疑。

如今,日本的武士道精神人尽皆知,大家都认为这是一种忠诚的情怀,实际上也有儒家文明的影响。武士道强调对主人要服从尽忠,为了完成嘱托能够杀身成仁,绝不能背叛,否则就不配为人。这与儒家所推崇的忠君报国之志异曲同工,不谋而合。

中国古代就有很多知名的侠客义士,他们甘冒风险,为了报答知遇之恩,不惜流血舍命,蹈死不顾。在儒家方面就是非常推崇的,将其视之为士人君子,英雄楷模。

此外,对于很多忠诚的臣子,体现得铮铮铁骨,后世史官也采用儒家所提倡的价值观,将之记载于册,大力宣扬,凡此种种,都表达了儒家疾恶如仇的取舍好恶,在原则面前决不妥协,势要捍卫到底。

在这种文化思维传到日本后,统治者当然也很受用,天皇推动底层武士对主人效忠,形成社会风气,也能使臣民忠于自己。

如同中国史书上的很多忠诚义士一样,日本在这方面也涌现出了很多类似人物。《四十七士物语》是日本知名的民族史诗,这部作品深刻表现了武士们的价值取向与人生抉择,受到国人的推戴。其中就是记载了一个诸侯大名底下有四十七位类似中国门客般的寄养武士家臣,他们的主公被仇家杀害,因此手下按照当时社会的标准,需要报仇。

这四十七个人义无反顾地参与到了这一项事业中,他们抛家舍业,为完成“理想”,奋斗终身。最后达成目的之后,剩下的人聚集到一起,追随主公于地下,算是有始有终,对于武士道精神作出根本的阐述。

这部作品给人的震撼性是相当大的,后世日本人对此依旧笃信不疑。在军国主义年代,不少狂热的日本军人就是为此走火入魔,造成了人间浩劫,险些将国家拖入灾难的深渊。

这便是日本对儒家文化继承之后,对于忠诚的强调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的过程,有时令人感动不已,有时却会造成群体的狂热,因此凡事都有正反两面,我们需要辩证看待。

2.唐代茶艺,日本茶道

茶文化在中国影响深远,尤其是在文人墨客中具有指标性的地位。很多诗词歌赋都是在对茶这一形象作出阐释,从而表达自己的感情。

日本人在派遣遣唐使接触到了各色的中国文化后,对待饮茶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许是茶这种饮品,天生就有无穷的魅力,它身上的气质不同凡响,虽然尝起来苦涩,但是闻起来清香,而且抿嘴过唇后会有回甘后淡淡的甘甜。饮茶能提神醒脑,明目振作,其间的好处妙不可言。这样的极品任谁接触,都容易被折服。

中国古人喝茶有一套讲究,饮茶如同品味人生一般,需要细细琢磨,慢慢享受。而对于茶叶、泡水、茶具的选择都有各自的说明,按照不同季节与时令的配置,需要进行排列组合,从而使得饮茶体验达到极致。

唐朝人对喝茶自然非常上心投入,被后世誉为“茶圣”的陆羽,正是在这一时期写成了《茶经》,流传千古。而唐代诗人卢仝也写过一首《饮茶歌》,描写品茶时的非凡感受: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在这样的社会风气下,唐朝人对待茶的态度是尤其热衷痴迷的,日本方面耳濡目染,当然不能免俗。

当下,我们能够在日本看到很多有关古中国的影子,而茶道是极其有代表性的。他们几乎是完整保留了中国古人饮茶的习惯,而且还发展出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茶道”。在制作工艺上更加“不辞辛苦”,看其人饮茶仿佛是在欣赏一件艺术品,让人不由得啧啧称奇。

唐朝给日本留下了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随着时间的消磨,中国已经渐渐没有了过去的影子,被新的事物取而代之。而日本方面则如同唐朝的活化石,让我们看到古人饮茶时的风采,令人心向往之。

3.唐朝诗歌,传承东瀛

唐朝在中国历史上有过很多辉煌瞬间,而最受后人津津乐道的就是唐诗。正如李白所云: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物质的繁华落尽总是易逝的,唯有精神文化的传承经久不衰。现在,当我们在谈起唐朝之时,对君王的经济没有什么印象,但是对当时的文化艺术,我们却依然印象深刻,继承学习。

唐朝最具代表性的两位诗人李白、杜甫,作为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述说着那段辉煌沧桑的岁月。

曾有一位日本友人也来到唐朝取经学习,与李白等人结下了深厚友谊,他的名字叫晁恒,本名阿倍仲麻吕。当时在学成归国时,由于海上发生了意外,他的船只沉没,但他侥幸生还。在李白听说后,本以为其人已经殒命,于是写了一首诗作表达哀思: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满满的遗憾相思不舍之意,足见中日两国人民在当时的深厚情谊。而随着大批遣唐使入华,他们对诗歌在日本的传播也产生了巨大作用。不过当时的日本人对李杜倒不是很喜欢,反而十分欣赏后来的白居易,他的诗作对该国的影响甚大。

其中乐天的一句“琴诗酒伴皆抛我,雪月花时最忆君”在日本风靡一时,民间广为传诵。这样的“白居易热”比李杜在大唐时期受到的追捧,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当然不是只有诗歌,汉字、绘画与书法都传播到了日本,令日本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现在我们看待日本,除了语言上的障碍,其他任何方面几乎都可以找到相合的共同点。

03 总结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空前的时代,日本社会受到中国文明的浸润,也发生了显著的改变。回顾两国人民在历史上的交往,先进总是可以推动后进的发展,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04 参考文献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

鲁思·本尼迪克特《菊与刀》

王仲涛,汤重南著《日本史》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