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版新课标发布,课程设置有哪些新变化?英语是否被踢出主科?家长该做好哪些准备呢?

在新课标中,外语课时的占比为6-8%,在所有学科中排名倒数第三。小学3年级之前,不允许开设英语课程。但是,有条件和有需求的学校,可以酌情开展英语课,内容以听和说为主。

图片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于4月21日正式发布,也就是说,从今年9月起,孩子们要按照新课标来学习了。“新课标”的改动与最近一年时间的“双减”、民办教育缩减、体育中考改革等政策有较强关联性。16个学科的课程标准也同期发布。那么,各科目将如何安排课程内容,课程设置有哪些新变化?家长又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01“新课标”都有哪些变化?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从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两方面对主要变化做了说明。

课程方案方面,一是完善了培养目标,二是优化了课程设置,三是细化了实施要求。

课程标准方面,一是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二是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三是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四是增强了指导性,五是加强了学段衔接。

英语课时缩减,考试难度增大

在新课标中,外语课时的占比为6-8%,在所有学科中排名倒数第三。小学3年级之前,不允许开设英语课程。但是,有条件和有需求的学校,可以酌情开展英语课,内容以听和说为主。在外语课程设置上,除英语外,新增了日语和俄语。今后的外语更多的是一门工具,是一种素养,学习英语不只为了考试,而是为了文化交流,对学生的要求也是提升综合人文素养,培养跨文化意识。

往年的课程标准对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的英语能力是没有明确要求的,而在2022版新课标中,对低年级的学生有了明确要求,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在一二年级开设英语课程。同时,“一、二、三”出现了“+”级别,这个“+”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更多选择。

图片

往年对于参加中考的学生,词汇量要求是1600个,200-300个短语。而在新课标中,三级“➕”的标准变成了1800个单词,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接触并学习相关主题范围内的200个单词以及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所以,新课标要求2000个词汇量,比原来增加25%,并要求活学活用

往年,对于外语阅读部分提了7点要求。而新课标,对于阅读部分一共提出13+3要求。同时,要求三至四年级课外阅读量达到1500-2000词,五至六年级课外阅读达到4000-5000词,初中课外阅读量达到150000词。以往的外语考试只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段落中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而在新课标中变成了“理解语篇中显性或隐性逻辑关系”,同时还要求“理解多模态语篇中非文字资源传达的意义”。新课标甚至还要求分析作者观点,了解作者的态度和整个语篇的结构。

也就是说,以前在做阅读理解题时,学生即使读不懂意思,也能够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线索来找到答案。但新课标施行以后,这种应试技巧将越来越少。只有学生读懂了文章内容,理解整篇文章,才能拿到相应的分数。

体育与健康成“主科”

全国九年义务教育学校各年级均会开设“体育与健康”课程,占总课时比例的10%-11%,一跃成为义务教育阶段“三大主科”之一图片

《课程标准2022》显示,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健康教育、专项运动技能和跨学科主题学习。与此同时,新课标还明确,学校需充分利用课后服务开展体育锻炼等,发展学生的特长。

艺术课内容更加丰富

艺术课程占总课时比例9-11%,仅低于语文与数学。新课标改革了艺术课程设置,除了传统的美术、音乐、还加入了舞蹈、戏剧(戏曲)以及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等。

语文侧重传统文化

语文学习仍是重中之重。新的课程标准规定,语文占所有课时的20%-22%。之前就有专家一直在强调,“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基础,而阅读又是语文的基础”。因为,任何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阅读和理解。因此,家长们一定要重视孩子的语文素养和阅读习惯的培养。学好语文,受益的不仅仅是语文,还有其他学科。图片

未来,语文与各个学科的结合会越来越紧密,传统文化知识也将在各个学科中加以重点考查。这次新课标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安全、生命安全与健康等大主题教育依据孩子不同学段特点,有机地融入课程,增强了课程的思想性。所以未来的大语文和阅读的学习,尤其是传统文化知识的积累,将会越来越重要。

增加劳动课和信息课

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两门课程,劳动课从一年级开始学,在不同年龄段中都给出了具体的建议,可以参照实操。

#02新课标各科课程内容

道德与法治

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以“成长中的我”为原点,由“自我认识”到“我与自然”“我与家庭”“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国家和人类文明”,不断扩展学生的认识和生活范围,以道德与法治教育为框架,有机融入国家安全教育、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劳动教育,以及信息素养教育、金融素养教育等相关主题,强化中华民族 传统美德、革命传统和法制教育。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学生实际生活为基础,分学段按主题对内容进行科学设计,建构学段衔接、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课程体系。

语文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两点,一是主题与载体形式,二是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课程主题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注意先进文化。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语文学习任务群由互相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

任务群的设置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是“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第二层是“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字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第三层为“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

历史

历史课程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为指导,按照历史时序,展示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学生通过学习不同历史时期各个方面的史实,了解人类社会从分散到整体、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初步把握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认识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课程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以及跨学科主题学习七个板块。

数学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内容由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学习领域组成。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以数学核心内容和基本思想为主线循序渐进,每个学段的主题有所不同。综合与实践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特点,以跨学科主题学习为主,适当采用主题式学习和项目式学习的方式,设计情境真实、较为复杂的问题,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数学学科和跨学科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

根据学段目标的要求,四个学习领域的内容按学段逐步递进,不同学段主题有所不同。

英语

英语课程内容由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要素构成。围绕这些要素,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活动,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在义务教育全程中持续发展。课程内容要素是相关联的有机整体,共同构成核心素养发展的内容基础。其中,主题具有联结和统领其他内容要素的作用,为语言学习和课程育人提供语境范畴;语篇承载表达主题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文体素材;语言知识为语篇的构成和意义的表达提供语言要素;文化知识为学生奠定人文底蕴、培养科学精神、形成良好品格和正确价值观提供内容资源;语言技能为学生获取信息、构建知识、表达思想、交流情感提供途径;学习策略为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习效果提供具体方法。

日语

日语课程倡导通过“日语实践活动”组织课程内容与学习过程。日语课程内容由主题、语篇、文化理解、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六个课程要素组成,各要素相互交织、有机融合。

俄语

俄语课程内容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由主题、话题、知识、言语技能和学习策略等要素构成。课程内容设计以主题为主线,围绕“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确定主题内容。话题是主题依据学生的生活经验,遵循由近及远、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在7年级、8年级和9年级依次出现。

知识支撑话题内容,言语技能在学习中形成,跨学科学习依托话题内容实现。学习策略调节学习过程,贯穿学习始终。在教学中,通过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地理

地理课程从空间尺度的视角对课程内容进行组织,按照“宇宙——地表——世界——中国”的顺序,引导学生认识人类的地球家园。地理课程以认识宇宙环境与地球的关系、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为主要线索,并将地理实践活动和地理工具的运用贯穿其中,形成将学科知识与学科活动融为一体的课程内容结构。

科学

科学课程设置13个学科核心概念,是所有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应该掌握的科学课程的核心内容。通过对学科核心概念的学习,理解物质与能量、结构与功能、系统与模型、稳定与变化4个跨学科概念。将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等核心素养的培养有机融入学科核心概念的学习过程中。

物理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内容由“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实验探究”“跨学科实践”五个一级主题构成。“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主题不仅包含物理概念和规律,还包含物理探索过程、研究方法,以及科学态度与价值观等;“实验探究”主题旨在强调物理课程的实践性,凸显物理实验整体设计,明确学生必做实验要求;“跨学科实践”主题侧重体现物理学与日常生活、工程实践、社会发展等方面的联系。

化学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导向,设置五个学习主题,即“科学探究与化学实验”“物质的性质与应用”“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五个学习主题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具有实质性联系。其中,“物质的性质与应用”“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物质的化学变化”三个学习主题,是化学科学的重要研究领域;“科学探究与化学实验”“化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两个学习主题,侧重科学的方法论和价值观,反映学科内的融合及学科间的联系,凸显育人价值。

生物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综合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社会需求和生物学发展三个方面,以学科知识内在逻辑为主线,从微观到宏观、个体到群体、多样性到统一性等视角,系统构建课程结构。课程内容选取以下7个学习主题:“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的多样性”“生物与环境”“植物的生活”“人体生理与健康”“遗传与进化”“生物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

信息科技

依据核心素养和学段目标,按照学生的认知特征和信息科技课程的知识体系,围绕数据、算法、网络、信息处理、信息安全、人工智能六条逻辑主线,设计义务教育全学段内容模块,组织课程内容,体现循序渐进和螺旋式发展。

体育与健康

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健康教育、专项运动技能和跨学科主题学习。其中健康教育由体育与健康、道德与法治、生物学、科学等多门课程共同承担,体育与健康是落实健康教育的主要课程。体育文化和体育精神主要融入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之中。

艺术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5个学科,以艺术实践为基础,以学习任务为抓手,有机整合学习内容,构建一体化的内容体系。艺术实践包括欣赏(欣赏·评述)、表现(造型·表现)、创造(设计·应用)和联系/融合(综合·探索),是学生学习艺术、提升艺术素养必须经历的活动和过程。学习内容是学生在艺术实践中需要掌握并有效运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任务是艺术实践的具体化,是学生在现实生活或特定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等完成的项目、解决的问题等。

劳动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围绕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以任务群为基本单元,构建内容结构。日常生活劳动立足学生个人生活事务处理,涉及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生产劳动让学生在工农业生产过程中直接经历物质财富的创造过程,体验从简单劳动向复杂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发展过程。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利用知识、技能等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体悟劳动中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强化社会责任感。

来源:直说择校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