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学习网 努力学习网

一日须倾三百杯!李白,你为什么这么爱喝酒?

李白好酒,几乎妇孺皆知。传统酒店,一般都要挂一个幌子,叫“太白遗风”。 如果李白不被称为诗仙,同时又被称为酒仙,如果他不是诗仙,那一定会被人称为酒鬼的。 他的那首《月下独酌之二》,最能说明他爱酒的程度: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爱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他为自己爱喝酒提供了理论依据。既然天地都爱酒,我李白爱酒当然是很自然的事了。 李白饮酒,期在必醉。且看他喝酒的程度: “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 (《襄阳歌》) “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 (《赠内》) “富贵百年能几何,死生一度人皆有。 孤猿坐啼坟上月,且须一尽杯中酒。” (《悲歌行》)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将进酒》) 有一次,他在一个山村喝醉了,倒在地上烂醉如泥,小孩子们围着他唱歌。他写了一首《襄阳歌》: “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鞮》。傍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公醉如泥。” 还有一次,醉了不知从哪里弄来一顶白帽子,上马倒骑,不知方向: “山公醉酒时,酩酊襄阳下。头上白接篱,倒着还骑马。”(《襄阳曲》) 吃喝玩乐往往是连一起的,喝了酒,接着是夜生活: “三万六千日,夜夜当秉烛”,几乎每天要过夜生活。 “行乐争昼夜,自言度春秋”,就这样白天黑夜地享乐,就这样“春花秋月等闲度”,春去秋来,年复一年,把功名富贵也看淡了。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功名富贵都是假的,正如过眼烟云,只有酒才是真的,只有玩才是真的。
他高兴时喝:“好鞍好马乞与人。” 痛苦时也喝:“但愿长醉不复醒。” 有钱时喝:“十千五千旋沽酒。” 自己没有钱了,他就到朋友那里去吃。 最有名的一首是《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还;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 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主人说:我也没钱了,今天就到此为止吧。可李白说:不行,你别说钱少,你家不是还有五花马吗?你家不是还有千金裘吗?交给童仆再去换酒来,我与你一起浇灭这万古愁!看,他是何等潇洒! 这样的例子实在是举不胜举。 人们常常有一个疑问:李白能如此豪饮,到底喝的是什么酒? 从李白的诗里看,大概不会是烈性酒。有可能是葡萄酒,李白诗里常常谈到葡萄酒: “葡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青黛画眉红锦靴,道字不正娇唱歌。玳瑁筵中怀里醉,芙蓉帐里奈君何。”(《对酒》) 当时西域的葡萄酒已很普遍,王翰有一首诗脍炙人口:“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 高适有句诗:“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这“虏酒”恐怕也是指葡萄酒。 在宫中时,杨贵妃也曾用“凉州葡萄酒”敬过李白。 每次受到挫折后,李白这种及时享乐的思想,就更加强烈,而且付诸行动。三首《行路难》都作于赐金放还后。 《其一》是从喝酒开始的,但这次却喝不下了: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得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好酒,已如前说。这回见了酒,居然停杯投箸,放下筷子杯子,这是为什么? 为什么我们的大诗人如此忧心忡忡?原来是因为“冰塞川”、“雪满山”,仕途不顺!要知道李白的心里,始终没有忘记朝廷,连做梦也想着“红太阳”啊!可是,路真难走啊!不过没事,总有一天,我会乘风破浪,实现我“济沧海”的伟大理想! 然而,《其三》的最后一句还是离不开酒:“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一旦醉倒,他便什么也不知道了,什么也不顾了,家不要了,功业不要了,当然连身后的“名”也不要了。只要酒!酒!酒! 李白喝酒,还有一个特点:喜欢旁边有音乐,有舞蹈,还要有漂亮的姑娘陪酒。 也许因为他生长在西域,受胡文化的影响深,音乐、舞蹈一直是他所爱。 “手舞石上月,膝横花下琴。” (《独酌》) “风落吴江雪,纷纷入酒杯。 山翁今已醉,舞袖为君开。” (《对酒醉题屈突明府厅》)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南陵别儿童入京》) 李白特别喜欢那些胡姬,就是外国的姑娘作陪,比较开放、泼辣、热烈。在唐朝,在中原的外国人很多,胡人开的酒店也极多。李白也喜欢吴姬,吴侬软语,听来含情脉脉。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少年行》) “笔踪起龙虎,舞袖拂云霄。 双歌二胡姬,更奏《远清朝》。” (《醉后赠王历阳》) “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 笑春风,舞罗衣,君今不醉将安归。” (《前有一樽酒行二首》) 李白精力过剩,不到酩酊大醉,他绝不罢休。 “今夕不尽杯,留欢更邀谁。” (《宴郑参卿山池》) “出舞两美人,飘飘若云仙。 留欢不知疲,清晓方来旋。” (《秋猎孟诸夜归,置酒单父东楼观妓》) “欢”即寻欢作乐,在古代是男女寻欢的专用词。李白喝了酒就“留欢”,留下来过夜。又喝又唱,又舞又睡,胡姬们提供一切服务,对李白来说多么惬意!
难怪李白自己也要跳起来,唱起来,他高唱着: “脱吾帽,向君笑;饮君酒,为君吟。”(《扶风豪士歌》)李白喝酒不拘人多人少。 他喜欢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 他也喜欢对酌:“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酌》) 就这样,独酌,春日独酌,月下独酌,两人对喝,与人对酌,一群人喝,春日醉起言志。李白的一生离不开酒! 李白的朋友,大都也是酒徒、酒鬼、酒仙。 杜甫也爱喝酒,估计酒量不亚于李白。古代的文人大多爱好喝酒。 在他之前的陶渊明爱酒,后来的苏东坡也爱喝酒,但没有李白喝得那么疯狂。苏东坡酒量更小,喝三小杯便半醉。苏东坡说,喝酒只要达到这样半醉的境界就可以了,不在乎多少。 酒,害苦了李白,也成就了李白,使他成为大诗人。没有酒,就没有了好诗。 李白的第一流好诗都是在精神非正常或超常情况下写出的。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天才诗篇,往往是半醉时写出来的。 李白的一生可谓与酒有不解之缘,没有酒,李白的诗不会那么精彩,想象力不会那么丰富,李白诗集里也有不少很平庸的诗,他并不是每首诗都好。而那些好诗,大都是在醉态中写成。 西方有位评论家说,天才诗人都是半个疯子,好诗都是在精神失常的情况下写的。 这话在李白身上又一次得到印证。 *文章节选自《天生我材必有用——黄玉峰说李白》

本站内容收集整理于网络,多标有原文出处,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