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书的背景
加西亚·马尔克斯不用多介绍了,也时“文学爆炸”时期最具国际声望的作家,是这场对谈的主角。 略萨当时在拉丁美洲的名气不输马尔克斯,在书中一篇“回忆录”中提到,在当时他的名气甚至要超过马尔克斯,在这场对谈中担任提问控场的角色。 这场对谈进行的时候,略萨刚凭借《绿房子》获得罗慕洛·加列戈斯文学奖,马尔克斯在同年的5月出版了《百年孤独》,一出版就震惊文坛,几乎每个月都再版加印,可以说是拉美地区最热门的两位小说作家。 可以想象,巨星一样的两个人物同框引起多大的反响。根据亲临现场的人回忆“那天现场被挤的水泄不通,三百把木质椅已经被坐的发烫”,“报告厅里连放置一枚别针的空间都没有”,很多都是“充满期待的年轻人”。 之后,根据这次访谈出版的这本《两种孤独》(原版名叫《对谈:拉丁美洲小说》),因为发行量少,在当年也出现了一书难求的情况,也是被盗版、影印非常多的一本书。 当然,这本书之后被一度再版。 今年4月,第一次在国内出版,国内的读者也有机会来领略两位拉美文学巨星当年对谈的风采。本书的魅力:文学巨星的对话
书的前言中有这样一句话,我觉得总结的非常到位: “巴尔加斯·略萨总是十分严格,擅长理论化的东西,在争议面前表现得有条不紊,而加西亚·马尔克斯总是带着自相矛盾的强烈幽默感,言语睿智而具有讽刺性,显得充满活力。”
再版的额外补充
除了对谈的内容,再版的书中还收录了两位作家专访、照片等珍贵资料,可以说是从另一面对那次对谈进行了补充。 这些补充的内容里,我们可以看到略萨对马尔克斯的印象和看法,以及他对当时特殊历史时期的一些认识。 也能看到马尔克斯对自己作品的一些解读,比如“人类生活最低层次中的诗意”,比如小说文学写作的“不空洞”。 这些补充的访谈内容,无疑会帮助读者对两位作家形成更全面、更细节的“画像”,更深刻理解他们的作品 这份访谈的第一个问题是略萨提出的:“作家有什么用处?” 而马尔克斯的回答则让人觉得非常巧妙:为了让朋友更喜欢我。 我举这个例子就是想强调,就像我上面提到的,作为一位普通的读者,就算从未读过这两位作家的作品,或者只读过其中一位的部分作品的普通读者,只要是对小说文学创作有兴趣,也绝对会从这份对谈录中收获颇丰。 当然,最好先去读一下他们的作品,建议至少先读一下《百年孤独》,不然有些内容还是会觉得难理解。本站内容收集整理于网络,多标有原文出处,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