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孤独》——马尔克斯与略萨对谈录:小说文学创作又不止于此

这本叫《两种孤独》的书,就是“文学爆炸”运动中的两位代表人物——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和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两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在1967年9月时,进行的一场对谈实录。

介绍这本书之前,我想先介绍一下“拉美文学爆炸”。

上世纪6、70年代之间,一群拉丁美洲作家的作品开始涌现,这些作家开始挑战拉丁美洲传统文学套路,作品带有很多实验性质,而且内容有很多政治元素。作品先是在欧洲流行,然后开始风行全世界,最终这一现象被定性为一场文学运动,也被定名为“文学爆炸”。

这本叫《两种孤独》的书,就是“文学爆炸”运动中的两位代表人物——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和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两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在1967年9月时,进行的一场对谈实录。

本书的背景

加西亚·马尔克斯不用多介绍了,也时“文学爆炸”时期最具国际声望的作家,是这场对谈的主角。

略萨当时在拉丁美洲的名气不输马尔克斯,在书中一篇“回忆录”中提到,在当时他的名气甚至要超过马尔克斯,在这场对谈中担任提问控场的角色。

这场对谈进行的时候,略萨刚凭借《绿房子》获得罗慕洛·加列戈斯文学奖,马尔克斯在同年的5月出版了《百年孤独》,一出版就震惊文坛,几乎每个月都再版加印,可以说是拉美地区最热门的两位小说作家。

可以想象,巨星一样的两个人物同框引起多大的反响。根据亲临现场的人回忆“那天现场被挤的水泄不通,三百把木质椅已经被坐的发烫”,“报告厅里连放置一枚别针的空间都没有”,很多都是“充满期待的年轻人”。

之后,根据这次访谈出版的这本《两种孤独》(原版名叫《对谈:拉丁美洲小说》),因为发行量少,在当年也出现了一书难求的情况,也是被盗版、影印非常多的一本书。

当然,这本书之后被一度再版。

今年4月,第一次在国内出版,国内的读者也有机会来领略两位拉美文学巨星当年对谈的风采。

本书的魅力:文学巨星的对话

书的前言中有这样一句话,我觉得总结的非常到位:

“巴尔加斯·略萨总是十分严格,擅长理论化的东西,在争议面前表现得有条不紊,而加西亚·马尔克斯总是带着自相矛盾的强烈幽默感,言语睿智而具有讽刺性,显得充满活力。”

在阅读的过程中,也能感受到这些特征,马尔克斯表现出的那种临场文学感,还有略萨那强大的控场,让内容有着足够水准,而且保持在正确的轨道上。

虽然,对谈的内容更多的是探讨拉丁美洲小说的内容,但是涉及的到的远超这个范畴,其中穿插了很多关于人生、文学实践、小说幻想与现实、叙事语言的作用等等内容。即使从未读过两位作家的作品,只是单纯的对小说文学感兴趣,也能从这场对谈中收益。

不过,不要认为这份访谈会“学术”到令人读起来感觉枯燥。

并不会,所有的访谈内容读起来都非常的流畅,两个人会用非常巧妙的语言来谈论严肃话题,——谈论语言的魅力,谈论历史、社会事件对文学的影响等等内容,——这本书所探讨的可能是一些严肃的话题,但是内容非常精彩,一点都不枯燥,我能想象当时现场观众的思维也是被两位的语言牢牢抓住,同时也能理解再版补充中很多人听众对这场对谈记忆深刻的原因。

再版的额外补充

除了对谈的内容,再版的书中还收录了两位作家专访、照片等珍贵资料,可以说是从另一面对那次对谈进行了补充。

这些补充的内容里,我们可以看到略萨对马尔克斯的印象和看法,以及他对当时特殊历史时期的一些认识。

也能看到马尔克斯对自己作品的一些解读,比如“人类生活最低层次中的诗意”,比如小说文学写作的“不空洞”。

这些补充的访谈内容,无疑会帮助读者对两位作家形成更全面、更细节的“画像”,更深刻理解他们的作品

这份访谈的第一个问题是略萨提出的:“作家有什么用处?”

而马尔克斯的回答则让人觉得非常巧妙:为了让朋友更喜欢我。

我举这个例子就是想强调,就像我上面提到的,作为一位普通的读者,就算从未读过这两位作家的作品,或者只读过其中一位的部分作品的普通读者,只要是对小说文学创作有兴趣,也绝对会从这份对谈录中收获颇丰。

当然,最好先去读一下他们的作品,建议至少先读一下《百年孤独》,不然有些内容还是会觉得难理解。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