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七雄中,为什么最后是秦国完成统一大业?

战国时期,中国分裂为七个诸侯国,分别是秦、齐、燕、赵、韩、魏、楚。这七个国家经常发生战争,争夺领土和资源,造成了社会动乱和人民苦难。同时,也促进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和思想交流。

战国时期,中国分裂为七个诸侯国,分别是秦、齐、燕、赵、韩、魏、楚。这七个国家经常发生战争,争夺领土和资源,造成了社会动乱和人民苦难。同时,也促进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和思想交流。

秦国位于西部,原本是一个边缘的小国,但自从秦孝公时期实行商鞅变法后,逐渐崛起为强大的诸侯国。秦国采用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奖励军功和农业,对内强化统治,对外扩张领土。秦国先后吞并了汉中、巴蜀、陇西等地区,增加了粮食和人口。秦国的军队也装备精良,战斗力强,多次打败其他诸侯国。秦王政即位后,决心灭掉六国,实现中国的统一。他制定了灭诸侯、成帝业的战略,并采取了远交近攻、分化瓦解的策略。从公元前230年开始,秦国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历时十年,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一统。

秦国之所以能够在战国末期实现统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 秦国的地理优势

秦国位于关中平原,西部有陇山和秦岭作为屏障,东部有潼关和函谷关作为门户,南部有巴蜀和汉中作为粮仓,北部有黄河作为天险。这样的地理位置使得秦国不易受到外敌的侵扰,也便于秦国发展农业和畜牧业,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

楚国则处于长江流域,南部有五岭和南海作为边界,北部有淮河和黄河作为界线,东部有齐国和燕国作为邻居,西部有巴蜀和秦国作为对手。这样的地理位置使得楚国面临着四面八方的敌人,难以集中力量对付一个方向。

## 秦国的制度创新

秦国在战国时期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创新,最著名的就是商鞅变法。商鞅是魏国人,后来投奔秦孝公,被任命为相国,进行了一场全面而深刻的改革。

商鞅变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商鞅取消了诸侯对土地的世袭权利,将全国划分为郡县,由中央派出官吏管理。这样既加强了中央集权,又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

- 推行均田制,奖励农业生产。商鞅规定每个农民都可以按照人口数领取土地,并且可以自由买卖土地。同时,商鞅还给予农民种植粮食、养殖牲畜、开垦荒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这样既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又增加了秦国的粮食储备。

- 实行徭役法,强化军事建设。商鞅规定每个成年男子都要服兵役,并且按照杀敌人头数来评定军功爵位。同时,商鞅还改善了士兵的装备

另外秦国的法家思想是一种以法律为主导的政治理论,主张用严格的法律来约束和激励人民,实现国家的强盛和统一。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有商鞅、韩非、李斯等。

秦国的法家思想有以下几个特点:

- 重视法律的公开性、公正性和平等性。法家认为,法律应该公布于众,让所有人都知道法律的内容和规范,不让有人因无知而犯罪。¹ 法家还主张,法律应该不分贵贱,不论亲疏,不偏不倚,不阿不私,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不让有人因特权而逃避法律的制裁。

- 倡导“因功赏爵”制度。法家主张,除了君王之外,其他人都应该按照功劳和能力来分配官职和爵位,不看其出身和地位,打破世袭制和等级制的束缚。¹² 这样可以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 强调“以法为本”,实行“法治”。法家认为,法律是治理国家的根本和基础,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最有效的手段。法家主张,君王应该以法律为准绳,制定明确、严格、统一的法令,并且坚决执行和监督,不让有人违反或逃避。

- 主张“轻罪重罚”,用“以刑去刑”的方法来预防犯罪。法家认为,只有用重刑来威慑和惩治罪犯,才能让人们敬畏法律,遵守秩序。法家认为,如果对轻罪施以重刑,就可以阻止人们去犯重罪;如果对重罪施以轻刑,就会助长人们去犯更多的罪行。

当然最后还有一众名将:王翦、王贲、李信、内史腾、杨端和、桓椅、蒙恬、辛胜等人抛头颅洒热血最终天下大统。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