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宝十五载,安史之乱爆发,安禄山率领的藩镇叛军以“清君侧”为名,攻陷潼关,逼近首都。皇帝唐玄宗带领着一些心腹仓皇西奔,在马嵬坡与太子李亨分兵。李亨不久后在灵武称帝,遥尊入蜀的玄宗为太上皇,大唐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时局混乱,藩镇将军、诸王都获得了比原来大得多的权力,纷纷招募人才,发展势力。高适放弃了刚刚得到的鸡肋般的基层小官,加入哥舒翰的幕府,由此踏上发达之路。李白在避乱一阵之后,得到永王李璘的征召,追随李璘讨逆。杜甫则在长安陷落后被困城内一年,然后逃奔灵武追随朝廷。
怀着同样的理想,上了不同的战车。从此之后,三个人的命运皆不由自主,被带往不同的方向。
马嵬事变后,国家分成了“皇帝的朝廷”和“太上皇的朝廷”。两个朝廷看上去职责分明,而事实上都在为夺取权力暗暗努力。在没有收到太子继位的消息前,玄宗发布一道命令,让太子李亨、盛王李琦、永王李璘分别统帅军队,从不同路线发兵收复失地。得知李亨继位的消息后,他也并没有撤回命令,暗中希望几个儿子互相牵制。
李白参与的永王的军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北上的。在李白替李璘写的一系列诗中,他乐观地赞颂永王部队的整齐与未来战斗的勇猛,期待着在平叛战争中建功立业。
而高适,加入了李亨的阵营。为了捍卫新的唐肃宗的地位,他受命带兵出征,目的却不是安禄山,而是李璘。
皇权争夺像是神仙打架,最后中招的,全都是凡人。永王起兵4个月,李璘被杀,李白作为“附逆者”下浔阳狱,四周一片喊杀声。绝望之余,李白给自己的几个有势力的朋友写了信,恳求他们伸出援手,其中一封《送张秀才谒高中丞并序》,写给了专门负责永王案的高适。然而,高适没有回。
人人都可以谴责高适的无情,但高适也有自己的苦衷。一个蹭蹬半生、50岁才得到人生第一个官职的人——还只是个打杂的“封丘尉”(相当于县公安局长),因为安史之乱,才得到难得的上升机会。要不要为了友情放弃掉?对他来说,这个选择很容易做。何况李白牵涉的不是一般的案子,后来为李白伸手的崔涣,没过多久就被以“惑于听受,为下吏所鬻,滥进者非一”的理由解除现职,救李白之危险可见一斑。高适没有留下对此事的只言片语,他像一个标准的官场人,把内心深深埋了起来。
之后的岁月,李白被流放再遇赦放还;高适一路腾达但甘苦自知;杜甫始终靠真心活着,因此坎坷万分。在杜甫艰难求生于蜀中的时候,正做蜀州刺史的高适多次给予老友救济。
李白再也没有原谅过高适,他后来写过两首诗,都被认为是讽刺高适所做,其中之一为《君马黄》:
君马黄,我马白。
马色虽不同,人心本无隔。
共作游冶盘,双行洛阳陌。
长剑既照曜,高冠何赩赫。
各有千金裘,俱为五侯客。
猛虎落陷穽,壮士时屈厄。
相知在急难,独好亦何益?
还有一首《箜篌谣》:
攀天莫登龙,走山莫骑虎。
贵贱结交心不移,惟有严陵及光武。
周公称大圣,管蔡宁相容?
汉谣一斗粟,不与淮南舂。
兄弟尚路人,吾心安所从?
他人方寸间,山海几千重。
轻言托朋友,对面九疑峰。
多花必早落,桃李不如松。
管鲍久已死,何人继其踪?
杜甫保持了对高适的友谊,除了感激他当刺史时的救济外,对他后来的无视,杜甫也没有过怨言。他理解高适的身不由己。
高适此后一直在升官,但在他60岁时,曾给杜甫写了一首《人日寄杜二拾遗》,诗中怀念他当年在梁宋客居的岁月,感慨自己后来辜负了书剑: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一卧山东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
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
杜甫始终在怀念着他们之间的友谊,他对李白的思念贯穿了他的后半生。他写了很多首给李白的诗,“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就是其中最痛的一句。
李白公元762年死于贫病交加,高适死在3年之后。唐肃宗死后,唐代宗即位,皇与太皇之争成过眼云烟。永王璘案被昭雪,但是李白他们,已经看不到了。
来源:北京青年报 | 作者:宋燕
天宝十五载,安史之乱爆发,安禄山率领的藩镇叛军以“清君侧”为名,攻陷潼关,逼近首都。皇帝唐玄宗带领着一些心腹仓皇西奔,在马嵬坡与太子李亨分兵。李亨不久后在灵武称帝,遥尊入蜀的玄宗为太上皇,大唐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时局混乱,藩镇将军、诸王都获得了比原来大得多的权力,纷纷招募人才,发展势力。高适放弃了刚刚得到的鸡肋般的基层小官,加入哥舒翰的幕府,由此踏上发达之路。李白在避乱一阵之后,得到永王李璘的征召,追随李璘讨逆。杜甫则在长安陷落后被困城内一年,然后逃奔灵武追随朝廷。
怀着同样的理想,上了不同的战车。从此之后,三个人的命运皆不由自主,被带往不同的方向。
马嵬事变后,国家分成了“皇帝的朝廷”和“太上皇的朝廷”。两个朝廷看上去职责分明,而事实上都在为夺取权力暗暗努力。在没有收到太子继位的消息前,玄宗发布一道命令,让太子李亨、盛王李琦、永王李璘分别统帅军队,从不同路线发兵收复失地。得知李亨继位的消息后,他也并没有撤回命令,暗中希望几个儿子互相牵制。
李白参与的永王的军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北上的。在李白替李璘写的一系列诗中,他乐观地赞颂永王部队的整齐与未来战斗的勇猛,期待着在平叛战争中建功立业。
而高适,加入了李亨的阵营。为了捍卫新的唐肃宗的地位,他受命带兵出征,目的却不是安禄山,而是李璘。
皇权争夺像是神仙打架,最后中招的,全都是凡人。永王起兵4个月,李璘被杀,李白作为“附逆者”下浔阳狱,四周一片喊杀声。绝望之余,李白给自己的几个有势力的朋友写了信,恳求他们伸出援手,其中一封《送张秀才谒高中丞并序》,写给了专门负责永王案的高适。然而,高适没有回。
人人都可以谴责高适的无情,但高适也有自己的苦衷。一个蹭蹬半生、50岁才得到人生第一个官职的人——还只是个打杂的“封丘尉”(相当于县公安局长),因为安史之乱,才得到难得的上升机会。要不要为了友情放弃掉?对他来说,这个选择很容易做。何况李白牵涉的不是一般的案子,后来为李白伸手的崔涣,没过多久就被以“惑于听受,为下吏所鬻,滥进者非一”的理由解除现职,救李白之危险可见一斑。高适没有留下对此事的只言片语,他像一个标准的官场人,把内心深深埋了起来。
之后的岁月,李白被流放再遇赦放还;高适一路腾达但甘苦自知;杜甫始终靠真心活着,因此坎坷万分。在杜甫艰难求生于蜀中的时候,正做蜀州刺史的高适多次给予老友救济。
李白再也没有原谅过高适,他后来写过两首诗,都被认为是讽刺高适所做,其中之一为《君马黄》:
君马黄,我马白。
马色虽不同,人心本无隔。
共作游冶盘,双行洛阳陌。
长剑既照曜,高冠何赩赫。
各有千金裘,俱为五侯客。
猛虎落陷穽,壮士时屈厄。
相知在急难,独好亦何益?
还有一首《箜篌谣》:
攀天莫登龙,走山莫骑虎。
贵贱结交心不移,惟有严陵及光武。
周公称大圣,管蔡宁相容?
汉谣一斗粟,不与淮南舂。
兄弟尚路人,吾心安所从?
他人方寸间,山海几千重。
轻言托朋友,对面九疑峰。
多花必早落,桃李不如松。
管鲍久已死,何人继其踪?
杜甫保持了对高适的友谊,除了感激他当刺史时的救济外,对他后来的无视,杜甫也没有过怨言。他理解高适的身不由己。
高适此后一直在升官,但在他60岁时,曾给杜甫写了一首《人日寄杜二拾遗》,诗中怀念他当年在梁宋客居的岁月,感慨自己后来辜负了书剑: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一卧山东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
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
杜甫始终在怀念着他们之间的友谊,他对李白的思念贯穿了他的后半生。他写了很多首给李白的诗,“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就是其中最痛的一句。
李白公元762年死于贫病交加,高适死在3年之后。唐肃宗死后,唐代宗即位,皇与太皇之争成过眼云烟。永王璘案被昭雪,但是李白他们,已经看不到了。
来源:北京青年报 | 作者:宋燕        本站内容收集整理于网络,多标有原文出处,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李白经典诗句30句集锦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李白经典诗句30句集锦 李白《谢公亭》注释及赏析
李白《谢公亭》注释及赏析 鲁迅、曹雪芹、李白、杜甫...中国文学史地位最高的10个人
鲁迅、曹雪芹、李白、杜甫...中国文学史地位最高的10个人 中华经典古诗词李白篇: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山中与幽人对酌
中华经典古诗词李白篇: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山中与幽人对酌 若耶溪边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李白《采莲曲》
若耶溪边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李白《采莲曲》 李白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仙气飘飘30条诗句整理
李白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仙气飘飘30条诗句整理 李白清新诗句30句整理,诗仙原来也如此温柔
李白清新诗句30句整理,诗仙原来也如此温柔 看了《静夜思》原版唐诗才知道,李白多么有才!
看了《静夜思》原版唐诗才知道,李白多么有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