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苏鲁神话体系图解
前言
德雷斯、桑迪·彼得森等人均曾致力于将「克苏鲁神话」体系化,但始终无人能够提出让人满意的架构。中文网络更是缺乏相关信息和整理,所以我决定尝试整理一下,虽说图解大体上忠实于流行文化,但肯定不能说完备,姑且一看吧。另外此前几版克苏鲁神话的体系图解是发布在了小红书「梦游尘」上,后来不幸无法再更,现重新发布于公众号。
克苏鲁神话
美国作家H.P.洛夫克拉夫特(1890—1937)开创了后来被称为“克苏鲁神话”的基础。并经不同国家、不同作者的不断补充完善而形成我们今天看到的模样。
H.P.洛夫克拉夫特自称是“机械唯物主义者”,主张“宇宙冷漠论”。他笔下设定的宇宙既无目的,又是不可知的。由于人类的感官有限,无法理解宇宙的真实面貌,任何想要接近真相的尝试都必然导致心理崩溃与疯狂。在宏大而冷漠的宇宙面前人类微不足道,宇宙的主角是超出人类认知的恐怖(外神、旧日等等存在),核心主题就是:宇宙真相对人类认知而言过于庞大与恐怖。
在这套 “世界观”和设定(“宇宙恐怖”)里,又往往涉及古老、超出人类理解的存在,比如旧日或者外神。不过在宇宙观上,这些神祇并非“邪恶”或者“善良”,而是超越人类道德和认知;人类的命运对它们而言微不足道。人类所知的世界是一种表层真实,下面其实还隐藏着巨大而怪异的真相,一旦涉足就会导致疯狂或毁灭。
所以与传统的鬼怪故事和恐怖小说不同,“克苏鲁神话”带给人的感觉是一种全然陌生、不可名状的“宇宙恐怖”感。
一、开端
洛夫克拉夫特在世时,他与一批志同道合的“怪奇文学”作家有联系,这个群体后来被称为“洛夫克拉夫特小圈子”。其中包括克拉克·阿什顿·史密斯、罗伯特·E·霍华德、弗兰克·贝尔纳普·朗等人。他们常常在自己的故事中互相借用对方杜撰的神祇与典籍,由此便形成一个自然松散的开放共享世界。
比如史密斯创造了“查托瓜(Tsathoggua)”等神祇,霍华德则在其作品《黑石》中虚构了一本书《不可名状之教典》(Unaussprechlichen Kulten),随后洛夫克拉夫特又在他作品中提及此书,又引用他们创造的神祇设定,实现了一种奇怪的联动。正是这种“跨作品交叉引用”为最初的神话体系奠定了基础。
洛夫克拉夫特1937年去世后这个小圈子逐渐式微,但他们已在当时的怪奇文学与通俗杂志上留下了一套共享的神话元素。例如:达贡、克苏鲁、古老者或说“先驱者”(Elder Things), 虽说只在《诡丽奇谭》(Weird Tales)等杂志小范围内流行,但神话体系的根基已经打下。
二、扩展
洛夫克拉夫特去世后,奥古斯特·德雷斯(August Derleth)致力于保存并延续洛夫克拉夫特遗产。1939年,他甚至创立了一家出版社来出版洛夫克拉夫特的精装合集,从而将洛氏作品从杂志推进到流行文学的层面。德雷斯不仅重印了洛夫克拉夫特的作品,还鼓励其他作家继续创作“克苏鲁神话”题材——他本人也开始撰写大量“后期扩写”(很多以“与洛夫克拉夫特合著”的名义出版的书,其实大多都是德雷斯个人所写)。
“克苏鲁神话”一词,就是德雷斯首次提出的。他试图将这个原本松散的体系清晰化。他也确实这么努力了,通过将洛夫克拉夫特及其他作者笔下的诸神、魔法书、历史和事件地点等汇总为一个统一神话,又加入“善恶对立”、“四元素”分类法(把克苏鲁归为水元素、哈斯塔归为空气等)的设定等等。不过他的做法与洛氏设定相差太远,被后来的研究者单独称作“德雷斯神话”(Derleth Mythos),以此与洛夫克拉夫特原初的“洛氏神话”保持一定区分。
三、繁荣
从1960年代起,克苏鲁神话逐渐演化为怪奇/恐怖文学中的一个独立类型,一批新作者在洛夫克拉夫特和德雷斯奠基之上进行再创作。拉姆齐·坎贝尔、史蒂芬·金、尼尔·盖曼等等鼎鼎大名的作者也在其中。
经由他们的努力和创作,今天的克苏鲁神话已经成为一种持续扩张、灵活多变的叙事世界:一方面保留了核心的宇宙恐怖内核,另一方面各位作者也能自由创造新的神祇、场景与故事线,从而激发读者对“未知与不可名状”的想象。
而把克苏鲁神话推向公众的,成为广泛的流行文化,还要数游戏和影视。
1970—80年代,克苏鲁神话在桌面角色扮演游戏(RPG)领域获得了突破性的传播。最显著的例子当属《克苏鲁的呼唤》(Call of Cthulhu,缩写:CoC),游戏将洛夫克拉夫特的恐怖元素融入RPG规则,游戏还开创了著名的“理智值(Sanity)”系统,俗称SAN值,让克苏鲁跑团游戏风靡至今。其中的设定又影响了当前许多网络文学。
作为一个最初仅在20世纪早期通俗杂志生根的“怪谈”,如今已成为全球流行文化的象征性符号之一,许多人即使没读过洛夫克拉夫特原著,也能认出“克苏鲁形象”或联想到章鱼头、巨大触手等意象。其根本原因在于这一神话系统具备足够的开放性:它本身倡导对未知的恐惧,任何后续创作者都可在这一框架下写出新故事、新生物而不显违和。
一些主要存在介绍
克苏鲁(Cthulhu)
- 首次出现:洛夫克拉夫特《克苏鲁的呼唤》(1928)
- 形象:巨大、章鱼头、似龙翅膀,沉睡于南太平洋海底的拉莱耶(R’lyeh)。
- 象征:被视作“旧日支配者”之一,也可说是其中最具知名度的代表;当“星之际会”到来时,他将苏醒并再度统治地球。其教团遍布世界各地,祭祀、做梦与精神投射是克苏鲁常用的影响手段。
- 文化影响:克苏鲁已成为宇宙恐怖的代名词,广泛见于游戏、影视、周边。奈亚拉托提普(Nyarlathotep)
- 首次出现:洛夫克拉夫特《Nyarlathotep》(1920)
- 特征:作为“外神”(Outer God),他是最活跃、最具个性的神祇之一,会以人形化身行走人间,被称为“爬行混沌(Crawling Chaos)”,可以幻化出无数化身。
- 角色:外神的使者或传声者;他喜欢在地球上引起疯狂与崩溃。他与其他“旧日支配者”或“外神”有所不同——他有明确的恶意与智慧,会主动戏弄或伤害人类。阿撒托斯(Azathoth)
- 首次出现:洛夫克拉夫特笔下多次提及,尤以《梦寻秘境卡达斯》(
- The Dream-Quest of Unknown Kadath)明确描述为“混沌核(nuclear chaos)”
- 定位:宇宙中心的“盲目且愚蠢之神”(Blind Idiot God),被一群发疯的吹笛者环绕;若他一旦清醒,整个宇宙将毁灭。
- 象征:克苏鲁神话的最顶级存在,象征混沌与无序,代表了对“宇宙终极力量毫无理性”的极端恐惧。莎布·尼古拉斯(Shub-Niggurath)
- 外号:“密林黑山羊,子嗣成千上万”
- 角色:象征变态的生育、旺盛而扭曲的繁殖力,常与女巫聚会、可怖的森林祭祀联系在一起。洛夫克拉夫特在多部作品中仅简短提及,后续作者为其补充了大量细节。犹格·索托斯(Yog-Sothoth)
- 特点:被称为“门之钥(the Key and the Gate)”,在《敦威治恐怖事件》(1929)中作为威尔伯·维特利的“父亲”出现。
- 地位:外神之一,象征时空与维度通道的聚合与门禁;可遍知宇宙一切,却被封禁在“宇宙之外”。
- 寓意:追求他的崇拜者往往意图掌握禁忌知识,但常以悲惨收场;他意味着“超越人类极限的可怕认知”。
其它存在就不一一介绍了,感兴趣各位可以亲自去查一查。作者:梦游尘 来源:微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