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地学习资治通鉴?

一则字数不到两百字的历史材料,却包含了这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比起现在市面上流行的鸡汤、励志类书,或是满篇讲些假大空之类的道理的书,孰优孰劣,恐怕不需要我多讲。

《资治通鉴》是北宋时期的司马光为皇帝编纂的治国理政教科书,到了宋代,官方正史已经有二十一部之多,用汗牛充栋形容一点也不夸张,普通人尚且难以读完,何况是日理万机的皇帝呢?因此,司马光的这部书删繁去冗,只保留了关乎治乱更迭的历史事件,因此,它包含着二十一史的精华部分,是一部关于政治、人性、权谋等等精彩内容的百科全书。

其次,《资治通鉴》应该怎么读。建议可以先准备一些基本的工具书,必备的有《康熙字典》、《经词衍释》等,在阅读中逐步学习、掌握古文基本的字词含义(包含实词和虚词),记住,不要太依赖翻译,以自己对原文的理解为主,坚持下去,慢慢的,你的语感会越来越好,理解文义的同时,更可以领略古人写文章时的那种独有的韵味,进而揣摩他们的感情、思想,好处多多。

最后,如果你学习《资治通鉴》,只是单纯地把书中的内 容当做故事来读,未免太过可惜。《论语》中孔子教育自己的弟子: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核心意思就是,哪怕你读了一肚子的书,如果不能用到实践中,仍然是等于0。《资治通鉴》是一本干货满满的书,哪怕只能领悟十分之一,你在为人处事和思考深度方面,都能甩其他人几条大街。

举个例子:

【原文】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战国时代,魏文侯派手下大将乐羊讨伐中山国,中山国原本就是一块儿弹丸之地,乐羊也是当时的名将,所以没费什么力气就灭掉了这个小国。文侯大喜,转手就将中山国封给了他的儿子击,朝堂上,文侯得意地问群臣,你们说,我是什么样的君主?

大臣们异口同声地答道:君上是仁君。然而,一个叫任座的大臣却提出了反对意见,他尖锐地指出,魏文侯把中山封给了儿子,而越过了他的弟弟,这明显是自私的表现。

文侯大怒,任座看文侯没有什么悔改的表示,招呼也不打就快步离开了朝堂。文侯盛怒之下,又问了翟璜一样的问题。翟璜依旧称文侯为仁君,文侯逼问,非要翟璜给出理由,翟璜是怎么应对的呢?他说,君上能仁,大臣们才敢直言进谏。刚刚任座的话非常正直,这足以说明文侯是一个宽仁的君主。

文侯转怒为喜,他赶忙让翟璜把任座追了回来,并亲自下堂迎接,拜任座为上客。

解读:

说话是一门学问,怎么把话说的漂亮更是一种艺术。在古代,任座绝对可以算作犯颜直谏的典型,然而,并不是每个上级都有魏文侯这样的气量和翟璜这样的神助攻。俗话说,千拆万拆,马屁不拆。任座的行为,不仅当众揭了文侯的短儿,让他下不来台,还相当于打了在场的所有大臣一记响亮的耳光,他能不招人记恨吗?

翟璜这个人,用现在的标准来评价,就是双商高,会来事儿。魏文侯抛出的,可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要说文侯是仁君,任座指出的问题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摆明了自己是在敷衍搪塞,说文侯确实有问题,无异于火上浇油,自己挖坑往里跳。不表态?更会给文侯一个首鼠两端、油滑可憎的印象,怎么看,这都是一道送命题。

然而,翟璜不愧是高手,他巧妙地调和了这两种矛盾,既正面肯定任座的话,不露声色地表面自己的立场,又借此证明文侯的宽仁,这就跳出了问题本身,从更高的层面将魏文侯狠捧了一把,同时还化解了其他人的尴尬,保全了大家的面子,可谓是一石三鸟。

最后的结果:魏文侯获得了宽仁大度的名声,国际形象更加光辉,招揽起贤才来无疑会更加顺风顺水;任座事后一定会异常感激翟璜,因为翟璜不仅保全了他的功名性命,还助他实现了进谏的目的;至于其他大臣,也会喜欢上翟璜这个人,毕竟他给所有人都送了个人情,大家皆大欢喜。

一则字数不到两百字的历史材料,却包含了这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比起现在市面上流行的鸡汤、励志类书,或是满篇讲些假大空之类的道理的书,孰优孰劣,恐怕不需要我多讲。坚持阅读,自己不断揣摩、思考,相信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