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方程式E=mc^2的意义是什么?
时间:2021-10-06
爱因斯坦的方程式原本是E2=p2c2+m2c4,其中E为总的相对论能量,p为动量,m为质点的静止质量,c为光速。人们一般只是引用这一方程式的一个部分,即E=mc2,这只适用于惯性系,也就是粒子处于静止状态。
阅读(0)
时间:2021-10-06
爱因斯坦的方程式原本是E2=p2c2+m2c4,其中E为总的相对论能量,p为动量,m为质点的静止质量,c为光速。人们一般只是引用这一方程式的一个部分,即E=mc2,这只适用于惯性系,也就是粒子处于静止状态。
阅读(0)
时间:2021-09-22
理论上,如果天体足够大,亮度足够强,只要到达人眼的视角超过1',亮度超过3个光子,不管这个天体距离我们多远,就都能够看到。因此人眼看物体没有距离限制,只有到达眼睛里的物体大小和亮度限制。
阅读(0)
时间:2021-09-17
20世纪的70年代,人们在测量星系旋转状况的时候,就发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至此,暗物质这三个字在沉寂了40年之后,再一次登上了宇宙学的舞台,成为了所有科学家挥之不去的噩梦。
阅读(0)
时间:2021-09-02
卫星的加速度由万有引力决定,所以不同的轨道上的同一点卫星的加速度相同.此部分公式较多,要理解公式的来龙去脉,要注意公式的适用条件,不能生搬硬套。
阅读(1)
时间:2021-08-30
引力波的发现和证实,为人类探测这段黑暗时期带来了曙光。科学家们认为,只要未来人类的探测装置足够精密,总有一天,人类能够探测到从宇宙大爆炸开始那一瞬间到38万年电磁波(光线)出现前,这段黑暗时期的全部情况,人类将进一步了解宇宙的起源和变化过程。
阅读(0)
时间:2021-08-27
麒麟座v616已经不是距离地球最近的黑洞了,因为天文学界又发现了一个被命名为“独角兽”的小型黑洞,1500光年外的它只有3个太阳质量,属于黑洞中体量最小的那一类,史瓦西半径更是只有9km。
阅读(1)
时间:2021-08-27
估计很多初中生和高中生都做过双缝干涉实验,就是在两条平行的狭缝前面放一个光源,让光源通过两个狭缝,然后通过狭缝的光源会在两条狭缝后面出现几条明暗交替出现的亮光。
阅读(0)
时间:2021-08-24
双缝干涉实验所显示出来的结果是20世纪科学家集体遭遇的一次“灵异事件”,在这个简单的实验中微观世界的基本本质,叠加态、不确定性、观察者效应展现的淋漓尽致。
阅读(0)
时间:2021-08-24
如果要评选科学史上匪夷所思的实验,那么这个桂冠大概率属于双缝干涉实验,它就像是物理学家们的梦魇一样,一直困扰着物理学家。那双缝干涉实验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实验呢?
阅读(0)
时间:2021-08-16
根据发表在《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Astronomy & Astrophysics)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1],波尔图大学的天文学家发现L 98-59恒星系统中存在5颗岩质行星,其中一颗很有可能是比地球更适宜居住的星球,距离地球仅35光年。
阅读(0)
时间:2021-08-16
但根据《天体物理学杂志快报》的消息,天文学界在不久前针对引力波又有了一个新发现,那就是他们终于接收到了黑洞吞噬中子星时发出的引力波信号,这也是第一次“目睹”两颗不同天体的碰撞过程。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