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八九年级的学生,这个时间节点已经到了升学道路的分叉口——中考or国际高中。
相对中考,国际高中是一条分流的岔道——
有些家长看到了,把他作为中考的保险栓;
有些家长认同了这条道路,作为孩子的升学路线;
有些家长往往等到中考失利,才开始急着给孩子找出路。
这是选择国际高中的三大类常见的家庭,大多上海家长早早部署好了升学规划,有些家长还在佛系放养等到中考完才“急转刹车”。
接下来,择校君就为大家分析三类家庭经常遇到的问题和一些个人建议。

要么拿国高作为退路,要么把中考博弈作为“添头”。
近两年,因体制内升学的政策及趋势变化,这类家庭逐渐增多。
一是因为“名额分配”,“四校八大”、“市重”的原种子学生被迫成为候选名单的边缘角色;
二是因为多校开始取消直升政策,导致更多学生需要下场裸考;
三是因为上海中考人数连年增多,2021年已经开始突破8万大关。
不少家庭开始部署体制外的第二条升学通道——国际高中。
这类家庭中有的倾向中考,有的倾向国际高中,这主要取决于孩子争不争气。
如果孩子成绩好
前者大多因为孩子成绩好,孩子本来也是体制内第一梯队的苗子,父母大多也是为孩子“买个保险”——万一孩子没有考上“四校八大”&市重怎么办?
这类家庭的需求的是——如何找好重点高中同量级的优质国际高中?我家孩子应该如何拿下这些国际学校的OFFER?
这类家庭的父母通常都有很好的视野和格局,孩子也有较为优秀的能力,常遇到的问题主要来自于——孩子不了解国际高中的选拔考试,容易水土不服。
上海每个学校侧重也各不相同,AP学校如星河湾、WLSA的英语测试更接近托福模式,A-Level学校如领科、光剑更接近雅思模式。
这类家庭需要把握两个点,一是各大学校有春招阶段,大家可以在九上参加试水体验,二是大家需要收集各校的往期考情进行针对性备考,才能有的放矢,也可以扫码咨询择校君了解相关信息。
如果孩子成绩在体制内没有那么优秀或者存在偏科的现象,有些父母就不再把中考作为主要目标,而是把所有重心放在国高上。
对于牛娃来说,一边准备中考,顺带再拿个国际高中的OFFER是没什么问题的。
对于普娃来说,两头准备反而容易落的两头空。
所以,以“国际高中”为主去准备中考——这其实是一个伪命题。
更多家长是一边在焦虑孩子的体制内升学,一边在考察国际高中的可靠性,两边下注,然后等到某个时间节点后问题“爆发”,才决定好转轨国际高中。
因为孩子的成绩好不好,家长心里多少有数,孩子突然开窍,在学习上突飞猛进,这往往少少数。
至于为什么要选择这两个时间节点?因为这是国际高中入学节点的开端和末位。
九上是大多数国际高中开始招4年班的节点。在国内,大多数中国家庭选择在初三转轨国际高中,如果家长选择在4年班入学,面临的竞争压力更少,也更有机会进入名校。
至于为什么要早点准备?四年制开始秋招正好是3-5月间,学生可以预留出3-6月时间去备考,是可以冲刺更好的学校。
而九下的3-5月间正是国际学校开始招生的旺季,体制内的课程基本已经教完,孩子位于哪个梯队基本已有定数。
九上的寒假正是家长决定是否转轨国际学校的最后时机,如果拖得太迟,学生没有备考的时间,容易错过优秀的国际高中。
如果拖到中考以后,才幡然醒悟,那孩子就只能成为中考难民,在择校上没有择优的余地。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往往比投入更多的精力,未来肯定是选择国际高中的,至于是选择民办、公办、外籍,他们心中大多也早有定论。
对他们来说,更大的难点在于如何设计好最佳的升学路线。
是选择纯正的国际教育,还是中西结合,在学术和素质教育上补全孩子各方面的发展。以下为择校君从网络上收集的网络观点:
家长2:1、从小培养孩子好的英语阅读习惯,坚持阅读,2、打好国内教育的基础。 如果孩子相对成绩一般,重点抓好基础学习,难题,偏题先放放,基础打好了,才有可能会做难题,3、初二结束,就可以转入国际学校了。
家长3:小升初吧,初中进入好的国际学校的话,将来升高中比较省心,而且英语能力也不会太差,不过我觉得初升高也可以。
家长4:我们家是从6年级开始读的,当时我就觉得我孩子是要出国的就直接初中开始读国际学校了。我孩子的学校初中就用的国际课程,对之后的衔接会好一点。
家长5:有条件的都是幼儿园就开始,比较常见的是高中就读,一般初二开始备考,也就是初一初二就应该定好出国留学方向和课程体系了,然后就看学校备考。
这类家长对教育往往颇有心得,往往有自己一套的教育理念。
二是在选好国际高中,这里注意两点:1.教育理念,家庭对孩子的培养更倾向于快乐教育还是精英教育,每个小朋友在学习上的天赋不一样,适合的教育模式也不一样;2.要挑好学校,国内国际高中属于市场机制的自由招生,里面不免鱼龙混杂,家长需要最后挑好学校,防止最后被截胡。

这类家庭的比例近两年都呈现上身的趋势,因为上海中考人数逐年递增,在去年已经突破至8万余人。
出于不同的原因,这类家庭通常没有那么关注孩子的教育,要么“佛系”,要么“散养”,要么盲目乐观,往往是等到孩子中考完才发现——哎呦,我孩子要没书读了。
为什么这类家庭容易成为“难民”呢?
因为国际学校的秋招黄金季在每年3-5月,好学校中考前基本已经招满,只有一些新学校或者正在上升期的学校还有名额。
等中考出了问题,父母才开始物色国际高中。学生就没有选择的余地,哪怕学生原来是市重的苗子也只能去不入流的学校。
国际高中对应的升学通道是世界各国名校,不同梯队的国高对应的是即是不同层次的大学。
如果在入学阶段没有选好学校,孩子未来的大学申请通常也很难有保障。
在中考前,国际高中在他们的视野里就是盲区,没有就是没有。视野有时候本质就是一种资源,希望在看的各位读者能通过这篇文章有所收获,帮助到身边的朋友。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