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智慧:修身篇15条
时间:2023-08-10
人要加强自身修养,应该时时处处警惕自己,特别是在无人而独处时,更应知道戒慎和恐惧。如果当着人面是一套,背着人又是一套,那就成了伪君子,早晚会被人发觉和鄙弃。
阅读(0)
时间:2023-08-10
人要加强自身修养,应该时时处处警惕自己,特别是在无人而独处时,更应知道戒慎和恐惧。如果当着人面是一套,背着人又是一套,那就成了伪君子,早晚会被人发觉和鄙弃。
阅读(0)
时间:2023-08-10
自古至今,谁能先把握事机,谁就能取得成功或胜利。成功与失败,往往只有一步之差。后知后觉,或时机到了还要左顾右盼、不敢行动者,将永远处于被动挨打的位置。
阅读(0)
时间:2023-08-10
三国的魅力就在于,它没有迷失在丛林法则中,在这个“浪花淘尽英雄”的时代里不以成败论英雄。正因如此,才有了那些让人感动的人和那些有温度的故事。
阅读(0)
时间:2023-08-02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7.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9.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阅读(0)
时间:2023-08-02
《三国演义》中生僻的人名是四大名著中最多的,夏侯惇(dūn)、贾诩(xǔ)、刘禅(shàn)、李傕(jué)、蔡邕(yōng)、段煨(wēi)、赵韪(wěi)、马谡(sù)等都是容易读错的名字,但还属于初级难度。
阅读(0)
时间:2023-07-17
著名诗人西川在其著述《唐诗的读法》中关于杜甫的篇章,在西川看来:“杜甫的写作成就于安史之乱,没有安史之乱,他可能也就是个二流诗人。他被迫走进了安史之乱,将周身的感觉器官全部打开,记录下自己的颠沛经验,接通了一己“天地一沙鸥”的存在与当下历史、古圣先贤的坎坷,将自己的文字提升到日月精华的程度,同时解除了王维式的语言洁癖,靠近、接触、包纳万有。”
阅读(0)
时间:2023-07-17
744年李白被踢出长安,手握巨额遣散费的他一路捡了两人,科举落第的小迷弟杜甫,与40多岁一事无成的高适。三个没学历、没功名、没工作的倒霉蛋凑在一起找仙人、采仙草、炼仙丹。
阅读(0)
时间:2023-07-17
高适与杜甫认识很早。天宝三载(公元742年),杜甫时年30岁,李白刚从宫中放还回归江湖,高适还未中进士。彼时,三个诗人相遇于梁(今河南开封),四处访古,游梁园,登吹台,怀念汉朝时梁孝王和身边文士枚乘与司马相如等饮酒欢会,成就文学史上一段佳话。
阅读(0)
时间:2023-07-17
高适在抵制诸王分镇、防范永王李璘谋反这些重大问题上站稳立场,顾全大局,措施得当,立下了大功,受到了唐肃宗的破格提拔,当上了淮南节度使、太子詹事,一下子进入了具有实权的高官行列。《旧唐书.高适本传》说: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
阅读(0)
时间:2023-07-17
唐朝诗人中,比高适有才的人很多,比高适名气大的也有很多,但无一例外都没有高适混得好。他们嘴上说要成就功名大业,却一个比一个惨,唯有高适能够带兵打仗,治理地方,去世前还被封为渤海县侯。
阅读(0)
时间:2023-07-17
以前有一个很火的热搜叫“李白终日游山玩水,只工作了两年,他为什么那么有钱?”这个问题的答案很多人都知道,一是家里有矿,他的父亲是个大商人,生意从吴楚做到了巴蜀,而且非常兴盛;二是他两次入赘宰相府第,也就是老婆有钱;三是得了很多赏赐,包括皇帝的、粉丝的。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