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七种病毒分别是SARS-CoV、MERS-CoV、2019-nCoV、HCoV-229E、HCoV-OC43、HCoV-NL63和HCoV-HKU1型。
冠状病毒可分为α、β、γ、δ4个属。哺乳动物冠状病毒主要为α、β属冠状病毒,可感染包括猪、犬、猫、鼠、牛、马等多种动物。禽冠状病毒主要来源于γ、δ属冠状病毒,可引起多种禽鸟类如鸡、火鸡、麻雀、鸭、鹅、鸽子等发病。
防御要点:提升个人免疫力,早发现,早治疗。
:发现于1967年,主要攻击呼吸道,引发鼻涕、头痛、咳嗽、咽喉痛、发热等感冒症状,少数患者可引起肺炎等症状。
防御要点:提升个人免疫力,早发现,早治疗。
:发现于2003年4月,据有高效传染力,引起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导致高热、头痛、肌肉酸痛、呼吸衰竭等。
防御要点:提升个人免疫力,早发现,早治疗,戴口罩、勤洗手、消毒常做好。
据世界卫生组织2003年8月16日的统计,全球累计SARS病例共8422例,涉及32个国家和地区,因SARS死亡人数919人,病死率近11%。
:发现于2004年4月,主要攻击呼吸道,引发鼻涕、头痛、咳嗽、咽喉痛、发热等感冒症状。
防御要点:提升个人免疫力,早发现,早治疗。
:发现于2005年1月,主要攻击呼吸道,引发鼻涕、头痛、咳嗽、咽喉痛、发热等感冒症状。
防御要点:提升个人免疫力,早发现,早治疗。
:发现于2012年9月,感染后会引起发热、咳嗽和气短,诱发肺炎和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严重时会导致呼吸衰竭。
防御要点:提升个人免疫力,早发现,早治疗。
:发现于2019年12月,感染后引起发热、干咳、乏力等,部分患者一周后诱发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少数患者严重情况下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防御要点:提升个人免疫力,早发现,早治疗,戴口罩、勤洗手、消毒常做好。
专家表示,此次的2019-nCoV不只是可以通过近距离接触传染人,而且传播的人体部位更多,如眼睑,但此前的SARS没有这种传播现象。
此外,该病毒造成的病情具有隐蔽性,因而具有更大的传染性。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专家研究发现,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患者并非一定首先表现为发热和呼吸系统症状,还存在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眼科等症状。多例患者就诊时并无发烧、咳嗽等呼吸系统典型症状,仅以消化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乏力、精神差、恶心呕吐、腹泻等;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头痛;以心血管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心慌、胸闷等;以眼科症状为首发表现如结膜炎;仅有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这些情况都容易让人忽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患者,因而可能存在进一步传播的风险。
至于2019-nCoV引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流行的结果如何,专家表示,还有待未来进行最后的统计。从致病性来看,2019-nCoV的致病力可能比SARS病毒高。
学生上学尽量选择步行或私人交通工具,比如乘坐私家车、电瓶车、自行车等。如果实在需要依靠公共交通,在搭乘过程中也需要做好个人防护。
但要告诉孩子怎样正确使用这类消毒物品。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孩子,不建议单独携带,可由班级统一配备。免洗消毒液具有一定的刺激性,需告知孩子不要频繁过度使用,一般4-6小时使用一次即可。
因孩子的手容易脏,推荐孩子使用流水洗手。家长和学校负责教会孩子七步洗手法。
如在校期间有孩子出现发热等症状,会被学校及时转移到临时隔离观察区,每个学校都会建成这样一个区域。大多数情况下,学校会及时通知家长来领孩子就诊,有条件的地方会直接将孩子送医。同时应告知本班师生与其他班师生减少接触。学校会第一时间追踪就诊情况,根据其就诊情况及症状波及范围看班级中其他同学是否也有相同症状,及时向教育局、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报告,通过综合研判来判断其他孩子是否需要隔离或整体进行停课。
如孩子抵触情绪较为严重,家长应立即告知班主任,并与班主任进行沟通。情况非常严重的可寻求专业机构帮助,进行心理疏导。
处于人员密集的医院、汽车站、火车站、地铁站、机场、超市、餐馆、公共交通工具,以及社区与单位进出口等场所的工作人员,建议在中、低风险地区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在高风险地区戴医用外科口罩或符合KN95/N95及以上级别的防护口罩。
编辑:李滢、朱晓华、梁杰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