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非:为什么说《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最好的作品?
时间:2023-06-20
《安娜·卡列尼娜》是我最喜爱的长篇小说,而且我也认为,在列夫·托尔斯泰的所有作品中,它也是写得最好的。《战争与和平》也许更波澜壮阔,更雄伟、更有气势,但它不如《安娜·卡列尼娜》那么纯粹,那么完美。
阅读(0)
时间:2023-06-20
《安娜·卡列尼娜》是我最喜爱的长篇小说,而且我也认为,在列夫·托尔斯泰的所有作品中,它也是写得最好的。《战争与和平》也许更波澜壮阔,更雄伟、更有气势,但它不如《安娜·卡列尼娜》那么纯粹,那么完美。
阅读(0)
时间:2023-06-20
作为俄罗斯文学的两位伟大的人物,托尔斯泰与屠格涅夫间曾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嫌隙。作为同代作家,屠格涅夫曾是托尔斯泰文学之路的引路人,而最终却因为阶级立场的不同而走向分裂。
阅读(0)
时间:2023-06-17
罗曼·罗兰是“土生土长的高卢人”,但《约翰·克利斯朵夫》的主人公却是一名德国人,这个身份设定是作者的刻意为之。德国人的身份,让克利斯朵夫具备德国质朴的精神,“具有贝多芬式的英雄意志”。
阅读(0)
时间:2023-06-15
《乞力马扎罗山的雪》是海明威比较经典的一个短篇。单薄的情节基本褪去叙事性故事的常规格局,用“外聚焦"的视角,只通过男女主人公间的对话直述穿插意识流的回忆重现,构建了极强的叙事张力,表达出作者厚重的对于生存和死亡的思考与叩问。
阅读(0)
时间:2023-06-15
主人公圣地亚哥是古巴的一个老渔夫,他年轻时非常出色,很有名气。他曾经和一个有劲的黑人比赛掰手腕,比了一天一夜,最后终于战胜了对手。到了晚年,他老婆死后,他一个人孤独地住在海边简陋的小茅棚里。
阅读(0)
时间:2023-06-15
1926年,经过一番对战争的反复思考后,海明威完成并发表了自己人生首部重要的小说《太阳照常升起》,塑造了一个在战争中身心俱创,对未来充满迷惘的美国青年巴恩斯的形象,他在经历了一番沉沦后最终看到生活的真实,并决定像一个硬汉一样活下去。
阅读(0)
时间:2023-06-14
无题诗是李商隐颇具特色的创造,他的无题诗很有名,大多以爱情为主题,意境唯美,辞藻华丽,读来感人肺腑,荡气回肠。
阅读(0)
时间:2023-06-14
金谷园里的繁华奢靡早已随着芳香的尘屑烟消云散了;园中流水无情的流淌,如茵的春草年年自绿。 日暮时分啼鸟在东风里叹怨,落花纷纷,恰似那为石崇坠楼的绿珠美人。
阅读(0)
时间:2023-06-14
杜牧这两首诗比较朦胧,应该是秋日里偶有所感,因而信手写下的。前一首写秋日黄昏的萧瑟景象,是诗人眼中之所见。晚日西斜,即将没于溪桥之下,夕阳的余晖之中,萧疏的柳树在风中摇晃。
阅读(0)
时间:2023-06-14
秦穆公问萧史会不会吹笙,萧史说不会,只会吹箫。秦穆公说,唉,那就难圆我小女儿的梦啊。弄玉听到后,赶紧让丫鬟给秦穆公传话:“笙箫本是同类,他既然善萧,肯定会笙”。
阅读(0)
时间:2023-06-14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交代环境、情景、气氛及人物,描写了人物凄迷纷乱的心境。语言通俗,毫无经营造作之痕,却将情景描绘形容得自然曲尽。
阅读(0)
时间:2023-06-14
这是写失意宫女生活的孤寂幽怨。首句写秋景,用一“冷”字,暗示寒秋气氛,又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凄。二句写借扑萤以打发时光,排遣愁绪。三句写夜深仍不能眠,以待临幸,以天阶如水,暗喻君情如冰。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