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大唐为何向“回纥”这个少数民族求援
时间:2023-07-17
安史之乱时,唐室无力压制周边时,汗国实质上取得独立。而唐向回纥借兵,得其出动4000骑兵协助平叛。作为回报,唐朝答应每年送给回纥绢帛两万匹。
阅读(0)
时间:2023-07-17
安史之乱时,唐室无力压制周边时,汗国实质上取得独立。而唐向回纥借兵,得其出动4000骑兵协助平叛。作为回报,唐朝答应每年送给回纥绢帛两万匹。
阅读(0)
时间:2023-07-17
堂堂大唐官军,其实也是"多国部队", 其主要将领都是六蕃人,哥舒翰、仆固怀恩、浑瑊是突厥人,高仙芝、王思礼是高丽人,李光弼是契丹人,白孝德是龟兹人等等。唐军军队中有许多外国外蕃请来的"雇佣军",如回鹘军队。
阅读(0)
时间:2023-07-17
不论是李林甫,还是安禄山,他们作为个体在历史进程中起到的作用是比较小的,如果不是唐朝本身出现巨大问题,那么即使是再多的李林甫安禄山支流都不足为惧。
阅读(0)
时间:2023-07-17
763年,春天,田承嗣献莫州投降,送史朝义母亲及妻子于唐军。史朝义率五千骑逃往范阳,史朝义部下李怀仙献范阳投降。史朝义无路可走,于林中自缢死,其余部分叛将投降,历时七年又两个月的安史之乱结束。
阅读(0)
时间:2023-07-17
朝廷对基层士兵的苛责让基层将士只认安禄山不认李唐,更是安史之乱爆发的重要因素。事实证明,不从制度入手,不重视地方和基层的情绪,最终定会祸及中央。
阅读(0)
时间:2023-07-17
公元755年,安禄山终于率领15万人马发动叛乱,叛军从范阳(今北京)南下,声势之猛、速度之快,简直无人能够抵挡,仅一个月的时间,叛军就渡过黄河,直逼长安城。
阅读(0)
时间:2023-07-17
并不是说唐朝皇帝不想撤藩镇,而是撤了藩镇,数以百万计的职业兵无处安置,反倒失去了约束,与其如此,还不如以藩镇牵制藩镇,形成一定程度的平衡,保护唐朝朝廷作为最大的“藩镇”和拥有“大义名分”的朝廷继续存在下去。
阅读(0)
时间:2023-07-17
等到李林甫去世,杨国忠执掌大权,对安禄山进行了刻意打压,但此时的安禄山已经尾大不掉,手里拥兵20万,掌握河东、范阳、平卢三镇,杨国忠已经无法撼动他。公元755年,安禄山在河东三镇发动叛乱,席卷整个唐帝国的叛乱随之发生,处于鼎盛时期的唐朝急转直下,逐渐走向了没落。
阅读(0)
时间:2023-07-17
李亨非常贴心,把他身边忠心的人都给发配走,就留了几个专门给他找麻烦的,三天两头的虐一下他这个太上皇,各种生活待遇也是能降就降,就怕他过的太舒服了,最后就这么把他爹给逼死了。
阅读(0)
时间:2023-07-17
最后来说说这个史思明为何不出名呢?主要是安禄山太出名了,在起兵之前已经是唐朝最大的节度使,加上还是杨贵妃的养子,自然风光无限,而史思明只是一个幕后推手,谁又会记得这样的一个人物呢?
阅读(0)
时间:2023-07-17
吐蕃内乱之后,张议潮趁机拉拢汉人,经过浴血奋战,赶走吐蕃守将,“摄州事”,收复沙州。此后,张议潮以沙州为根据地,“缮甲兵,耕且战”,尽收河西之地。
阅读(0)
时间:2023-07-17
安禄山仅仅做了三年皇帝和贵妃的干儿子,就起兵造反攻下京城,自己当上了燕皇帝,仅风光了一年功夫就被自己的儿子谋杀,留下万世骂名。
阅读(0)